崔村公社农场是在61-65年逐渐建立的,61年从小汤山公社拆出的时候,已经整合部分生产队土地成立了公社农场,是集体所有制农场。
64-65年农业学大寨期间,还稍微扩建平整了一下。
今年又安排了几个大队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在那边垦荒,离着八家大队和平安新村不远,是一片大平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和试点经济作物。
由下放人员(下放干部和早期知青)27人在那边管理,本地社员从周边各生产队抽调100多号人,每天去上工。
但效益一直很一般。
所以年底的时候,公社决定索性又往新村的方向扩建开荒了50亩,与新村村口小路接壤,专供农科院专家使用,便于他们每天来回试验田与仓库综合楼实验室,这样一来大家都方便。
而且农科院专家们的工分,还有生活补助什么的,都由公社集体承担,当然吃喝住行还是在新村,毕竟户口落户在那里,住夯土房这个事情是不能超标的。
新村已经承担了实验楼和他们的伙食补贴还有医疗等等,公社再不做点事情,总觉得有点对不住方平安。
并且农场那边也给了新村不少的工作名额,反正接壤,来去也方便。
新村只有140亩耕地,养着150人,确实负担过大,成天一百四五十号人,围着140亩梯田转来转去,杂草都已经薅了个精光,确实没有什么活儿可干了。
然后,新村的一些下放干部,农科院专家及家属,还有工厂职工,就被安排过去了,专门管那50亩试验田,跟原本农场的安排不冲突。
另外公社的夜校扫盲,中小学教师,也用了一些新村的下放教师,一时之间,大家都有活儿干,公社承担工分,新村压力减轻了不少。
————————————————
67年就这样毫无波澜的过去了。
进入到68年的时候,气氛又更加紧张了,因为大量的学生没有工作!
他们成天如同街溜子一样在城里四处晃悠,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虽然说有大量的宏伟兵退出了四九城回了原籍、又有大量的学生已经复课。
但大学还是停课,也没有招生,加上工农业恢复生产以后,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岗位。
这就造成高中毕业生和原来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所以城里乱七八糟的事情也多。
68年1月22号,北方小年这一天,杨晓蜜生了。
顺产,非常顺利,俩闺女,也就是方家的三妹方红绫,四妹方红缇。
然后喝下一支强化药剂,便顺利出院。
同仁医院(66年改名为四九城工农兵医院,不过大家还是习惯叫做同仁医院)妇产科刘主任,与外科曹主任表示——你们新村的女人,真牛!
————————————————
既然已经到年底了,便索性今年就在四合院里过完年再回去。村子里有农科院的专家们照顾着日常农业生产,有白道士管着下放人员,还有梁家那个干部梁父组织管理日常事务,裴建军等人管着民兵队,出不了事情。
万一有事情的情况下,公社里会给新村驻四九城办事处打电话,所以方平安回不回就那回事儿,现在跟甩手掌柜没啥两样。
方家一行人,加上刘光天刘光福、虎子、大头都回了四合院。
看着这几年出生的那么多小娃娃,四合院里人气十足,六根和于莉67年的时候也生了一个男娃,叫做田向东。
大家伙也算了算,从60年到现在,从许大茂先开始6个娃、方平安4个娃、六根2个娃……
这个院子还真算是人丁兴旺。
但就是跟聋老太,易中海,傻柱,阎解成等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