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第一章直播复活张国荣 > 第22章 上映(第1页)

第22章 上映(第1页)

时间滑到1998年9月,肆虐的洪水逐渐退去,留下重建的忙碌与沉淀的哀思。

北电校园里,秋意渐浓,银杏叶开始泛黄。

林东刚结束一节王守明教授堪称“灵魂拷问”的导演理论课,正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往外走,就被导员王红卫一个“饿虎扑食”拦在了教学楼门口。

“林东!我的大导演!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王红卫红光满面,激动得唾沫星子差点溅到林东脸上,手里挥舞着一份盖着红章的文件。

“导员,您悠着点,啥事啊?系里又发馒头票了?”林东下意识后退半步,开着玩笑。

他现在是研一新生,课业压力山大,王教授盯得比拍《活埋》时还紧。

“发什么馒头票!是龙肉票!”王红卫把文件拍在林东胸口,声音都劈叉了,

“批了!终于批了!《活埋》!国内上映!档期定了!下周五!”

林东一愣,接过文件低头看去,白纸黑字,红彤彤的发行许可印章赫然在目。

他算算时间,从柏林拿奖到现在,大半年都快过去了,这审查流程走得,比他拍《活埋》还费劲!

“哟,不容易啊导员,这‘活埋’可真差点被‘活埋’了。”

林东咂咂嘴,心里也松了口气,这片子能在国内上映,意义不一样,尤其对他这个“在校生”招牌。

“可不是嘛!”王红卫一拍大腿,仿佛这许可是他跑断腿磨下来的,

“你是不知道,上面磨了多少嘴皮子!又是题材敏感(涉及境外绑架),又是表现手法压抑(全程棺材里喘气儿),差点就给你卡在国外了!

要不是顶着‘柏林获奖’、‘在校生作品’、‘北电教学成果’这几块金招牌,还有系里王教授亲自去‘沟通’了几回,悬!”

他凑近林东,压低声音,带着点小得意:

“不过也好,拖到这时候,正好避开洪水那阵子的舆论低潮,现在上映,天时地利人和!

学校宣传部己经摩拳擦掌了,就等着给你,给咱北电,再好好扬一次名!首映礼就放咱学校标放!规格必须拉满!”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飞遍北电。

“听说了吗?林师兄那片儿要上了!”

“《活埋》?柏林拿奖那个?终于能看到了?”

“走走走,赶紧去打听首映礼票怎么搞!标放那点位置,肯定抢破头!”

“隔壁中戏的估计得酸死,他们今年有啥?”

中戏校园里,表演系几个学生凑在一起,气氛确实有点微妙。

“北电那林东的《活埋》,真要上了?”

“嗯,海报都贴出来了。啧,柏林青年论坛大奖…这起点…”

“听说全片就一个人,一口棺材?这能好看?别是外国人看不懂瞎捧吧?”

“谁知道呢…不过,能拿奖总有过人之处吧?要不要…想办法弄张票去看看?”

“看!必须看!知己知彼嘛!不过…低调点,别让咱老师知道,免得说咱‘长他人志气’。”

首映礼当天,北电标放门口简首成了庙会。

红毯(简陋版)、鲜花(盆栽租的)、闪光灯(校宣传部和几家关系好的媒体)一应俱全。

学校领导几乎全数出席,孙副校长笑容满面,仿佛自家孩子娶媳妇。

王守明教授依旧一张严肃脸,但眼神扫过被媒体围住的林东和黄勃时,微微点了点头。

黄勃今天穿了身新买的西装,有点紧绷,紧张得手心冒汗,被记者的话筒怼着问“第一次当男主角就国际获奖什么感觉?”,憋了半天才憨憨一笑:

“感觉…感觉东哥那棺材板儿钉得真结实!差点没憋死我!”惹得现场一片哄笑。

林东则显得从容许多,白衬衫配牛仔裤,在一群西装革履中格外清爽。他面带微笑,回答着记者们或犀利或套路的问题:

“影片压抑?生活本身就有其沉重的一面,我们只是用镜头把它诚实呈现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