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第一章直播复活张国荣 > 第23章 千禧年(第1页)

第23章 千禧年(第1页)

时光跟踩了油门似的,“嗖”一下就从98年蹿到了2000年。你们那里还让放炮不)

千禧年的春节,空气里都飘着一股“新世纪新气象”的劲儿。

林家小院儿里,暖烘烘的,电视里正播着春晚。

“哈哈哈哈哈!!”林小雨笑得首拍大腿,指着电视里穿着绿马甲的赵本山,

“哥!哥!快看!‘小样儿,别以为你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这句太绝了!”

林东也乐得不行,嗑着瓜子:“本山大叔这嘴,真是绝了!小品王,实至名归!”

他瞄了眼旁边略显沉默的黄勃,用胳膊肘捅了捅他,“勃子,琢磨啥呢?琢磨明年也整个小品上春晚?”

黄勃回过神,嘿嘿一笑,带着点小憧憬又有点怂:

“拉倒吧东哥,就我这磕碜样儿,上去再把观众吓着。本山老师那是艺术,咱…咱还是先琢磨琢磨咋把戏演明白吧。”

他心里还惦记着林东之前提过一嘴的新计划。

这年春节,林东家比往年热闹不少。《活埋》那笔不算巨款但绝对厚实的票房分红(最终落袋小两百万,在98年对一个学生导演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让林家小院儿整饬一新,添了不少新家具,苏慧脸上的笑也更多了。

林建国依旧沉稳,只是看林东的眼神里,多了份“你小子还行”的肯定。

回到学校,研二的林东感觉周遭的目光有点微妙的不同了。

两年了!整整两年了!柏林的光环再耀眼,也架不住时间的冲刷。

除了《活埋》上映那阵热闹过,林大导演就像人间蒸发,不是在图书馆啃那些厚得能当凶器的理论书,就是在煤渣跑道上吭哧吭哧跑步,偶尔被导员王红卫“活捉”,

也是“在沉淀”、“在充电”、“快了快了”那套说辞。

外头的风言风语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啧,林东?就那个拍棺材板的?没动静了啊?”

“正常,学生作品嘛,运气好撞上个奖,后劲儿不足了呗。”

“江郎才尽了吧?你看人家96级的赵微、黄小明,电视剧都拍了好几部,火得一塌糊涂了!”

“就是,昙花一现嘛。导演这行,还是得看持续输出能力。”

连北电内部,一些低年级学生看林东的眼神,也从当初的崇拜变成了好奇和一丝丝…怀疑?

这师兄,该不会真就那一锤子买卖吧?

导员王红卫急得嘴角都快起泡了,逮着刚从图书馆出来的林东,跟抓壮丁似的:

“我说林大导演!我的祖宗!您这‘电’充得也太久了点吧?眼瞅着都要毕业了!外面都传成啥样了?说您‘伤仲永’!说咱北电‘后继无人’!隔壁中戏那帮孙子,走路鼻孔都快朝天了!”

他痛心疾首,“您看看人赵微,一部《还珠》红遍大江南北!小明那《大汉天子》也势头不错!您呢?您这研究生论文是打算拍成电影交上去吗?”

林东被晃得头晕,赶紧按住激动的导员:“导员导员,息怒!气大伤身!我这不是在憋大招嘛!”

“大招?啥大招?您倒是放个响儿听听啊!”王红卫瞪着眼。

林东把他拉到一旁树荫下,压低声音,眼神却亮得惊人:

“导员,您别急。电影,肯定要拍,但不是现在。盘子太大,我这刚出新手村,贸然上大银幕,容易扑得妈都不认识。

我琢磨着,先整部电视剧!练练手,也攒攒经验和人脉!”

最主要的是,2000年的基础建设还跟不上,挣的少啊,大片还得是08年正式腾飞之后才有搞头啊,林东心里补充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