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庄周蝴蝶梦港片古装 > 第235章 深层修行修行到了第三步 悬解(第1页)

第235章 深层修行修行到了第三步 悬解(第1页)

深冬的风像匹肆意奔腾的野马,吹得漆树林癫狂嘶鸣。

庄周修行到了第二步:坐忘。他的确忘掉了屋外的风。

庄周感觉自己被生活的琐碎与内心的纷扰折磨得疲惫不堪。他想修行坐忘之法,心中似有微光闪过。

庄周认为人心的大病是散乱浮躁、猿跳马奔,所以必须进行“坐忘”的修行,庄周修行特别提倡坐忘。所谓坐忘,便是要坐。坐是静的法门,静的法门是心斋中的凝神笃志,心思专一。即坐在那里,忘记一切,无我无物,浑圆天成。坐忘就是坐定进入虚空,聆听自己的呼吸声,忘记天地宇宙,忘记逝水流年,忘记尘世纷争,忘记得失荣辱,忘记功名利禄,进而忘记了自己,忘记自己是谁,忘记自己从哪来又到哪里去;从而,离形去知,通于大道,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合一。这不只指修道人的打坐入定,更是关乎人的静心。老子所谓“浊以静之徐清”,静下来浑浊的心就能慢慢沉淀清澈,便不再陷入杂乱纷扰中,而能从杂乱纷扰中跳出来了,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聪明,摆脱身心两重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坐忘,是修行的一个重要过程,这种境界似乎很高了,多少人困在“忧愁、痛苦、恼恨”里跳不出来。因为“忘”的实质,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福祉,都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他在前书房一方静地,铺上蒲团,闭目静坐,开始修行“坐忘”。他思绪如脱缰野马,过去的挫折、未来的忧虑,种种念头在脑海中横冲直撞。那些忧愁、痛苦、恼恨,像藤蔓般缠紧他的心灵。他努力沉下心,尝试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吸气,呼气,那细微的气息声在静谧中逐渐放大。渐渐地,外界的嘈杂开始淡去,他努力忘却尘世纷争。曾经为功名利禄的奔波,为得失荣辱的纠结,在这专注的呼吸里,似轻烟般慢慢飘散。

他努力忘记自己,忘记身份,忘记来路与去向。慢慢的,身体的束缚感也不再强烈,仿佛与身下的蒲团、天地的空气融为一体。他的心好似一片平静的湖水,往日的浑浊慢慢沉淀。他不再被杂乱的念头搅扰,感觉自己从无形的枷锁中挣脱出来。

恍惚间,他仿佛能感受到天地的气息,与世间万物建立起一种奇妙的联系。不再有”我”与”物”的界限,仿佛自己就是天地间的一缕清风,一朵闲云。

一月后后,坐忘结束,庄周缓缓睁开双眼,眼中多了几分澄澈与宁静。他深知,这只是修行坐忘的开始,往后的日子,还要在这喧嚣尘世中不断践行,让“忘”融入生活,寻得真正的身心福祉。

庄周知道,“斋戒”“坐忘”是延年益寿的妙法。

在静室中,他身姿端正,似木雕般不动。试图让元神纯粹无杂,如深潭止水,静一不变。他关闭眼耳口鼻诸般感官,摒弃外界繁杂。渐渐地,体内气感沓沓冥冥,似有股神秘力量游走。他抱神以静,努力守住那股纯气,专注修心,一心要达虚静无为。

修炼途中,诸多杂念如蚊虫般侵扰,可他牢记,绝不能让那24种思想行为坏了修养功夫。

庄周日夜修炼“坐忘”功夫,身形渐入忘我之境。似已推开无穷无尽之地的大门,遨游在无边原野。与日月同辉,和大地相融,身躯与太虚之气化为一体,仿若与天地同寿。这一番修行,庄周感觉自己步出静室。行至山林溪边,采摘野果。入口瞬间,果香四溢,那滋味竟美妙非常。仿佛这自然万物,都在以独特方式与他共鸣。

冬阳明丽,风平气和。

庄周又修行了一个月,吃饭感觉香喷喷的。

蔺且端着饭菜,轻手轻脚走进屋内,小心翼翼提起茶壶添茶。热气袅袅升腾,模糊了眼前些许视线。临退下时,他嘴唇微张,嗫嚅着:“师父,有人从大梁送来一封书信,让你快去大梁。”

庄周神色沉静,目光落在远处:“早晨太阳升起,顷刻便刺穿驱尽无尽的黑暗,哪怕这黑暗曾经再深重、再漫长。”这话语,如同重锤,一下下敲打着现实。在这纷扰尘世,谁又不是在黑暗中摸索。他看看门口站着王倩丽,道:“关上门。”

“人生,其实也是这样,一旦达到彻悟的那一刻,人世间一切杂念便会烟消云散了。”庄周明白,大梁的书信或许是个契机,可自己的心已如止水。名利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现实的泥沼中,多少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他,只想追寻内心的安宁,在这纷繁复杂里,守着那份独有的清醒,不被世俗的洪流轻易卷走,去直面人生的真相。

庄周认为,“忘”绝不是醉生梦死的逃避,而是跳出“局”的出离。跳出来,是为了做一个旁观者清的局外人,站在天外看天,而不再是当局者迷的局内人。这既是为了清醒,也是为了自由。因为,人无论陷进哪个局内,必为“局”内的规则和关系所牵绊而受累,身心都是如此。这便是不自由的源头。跳出“局”来,跳出束缚,站在天外看天。如同青蛙跳出了那口井,井的外面,才是可堪逍遥的天与地。

庄周觉得自己是打坐在古老山林的隐秘洞穴中,庄周潜心修行“坐忘”。他摒弃杂念,如老僧入定,沉浸在空灵之境。

庄周又修行一月“坐忘”后,修行到了第三步:悬解。”坐忘”还需要用“悬解”的验证和巩固。

何为悬解?悬解就是解除束缚。《大宗师》中说:得,应适时;失,得顺应。能够安心适时而顺应变化,哀乐之情就不会侵入心中,这样就能解除心智的束缚。那些不能自求解脱的人,仍被外物所累。只有按时处顺,才能达到悬解。如何才能安时处顺?《大宗师》里的这句话是说,人世间的得失、哀乐,都是世间凡事,办法恰恰就寄寓在悬解中。

“悬解”,就是随心随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突然悟达妙道,如同醍醐灌顶,云开雾散,洞开天地,天人合一,万事万物都化于心。从而内心光明,好像朝阳一样光而不烈,柔而不弱,照彻人的身心,照亮大地生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