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正月末至二月,山西,阳和卫(宣大总督行辕临时驻地)。
凛冬的风雪依旧肆虐,但代州的血腥气息似乎被暂时封冻。
袁崇焕斜靠在冰冷的土炕上,左肩裹着厚厚的麻布,隐隐透出血迹与药味,脸色苍白如纸,但那双锐利的眼睛依旧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代州血战,袁崇焕以一万五千疲弱之师,硬撼阿济格镶白旗主力,虽重创敌酋,迫其退兵,自身亦付出惨重代价——关宁精锐伤亡近西千,他自己也险些命丧流矢。此刻,他强撑着尚未愈合的伤口,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军务。
“督师!药熬好了,您…”参军何可纲端着药碗,忧心忡忡。
“放着。”袁崇焕声音沙哑,目光扫过一份名单,“王朴这个败类,抓到没有?”
“回督师,陆指挥使的缇骑传来消息,王朴弃城后一路南逃,己被锦衣卫在河南境内锁拿!连同其家小、亲信党羽数十人,正押解进京!”
“好!”袁崇焕眼中寒光一闪,“此等败类,不杀不足以正军法,平民愤!传令沿途,严加看管!若有闪失,唯地方官是问!”王朴的结局,将是他整肃军纪、震慑宵小的第一颗祭旗人头。
他又拿起另一份文书,是陆铮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
宣大失陷初步核查——详细列举了大同、宣府陷落前的种种渎职、怯战、乃至疑似通敌(如故意破坏城防、散布谣言)的将领、官员名单(除己死的杨国柱外),证据链清晰。
杨国柱血书原件抄录:“臣力竭矣!然边镇之溃,非战之罪!清饷…清饷…寒尽三军胆!”陆铮的附注冰冷:“此乃杨国柱绝笔,原件己密呈御览。然‘清饷寒胆’之语,恐为勋贵攻讦臣之口实。督师当知。”
追缴赃款及物资清单(部分):仅从宣府、大同陷落前己锁拿的贪墨将领家中,便追回赃银六十余万两,粮秣、军械若干。陆铮言明,此款将优先用于宣大重建及抚恤。
袁崇焕看着这份沉甸甸的文书,心中百味杂陈。陆铮的手段酷烈,但效率极高,且确实揪出了蛀虫。
杨国柱的血书,道出了部分实情,却也给了反对者把柄。这笔追回的赃款,则是雪中送炭。
“何参军!”
“末将在!”
“以本督名义行文:其一、嘉奖代州血战有功将士!阵亡者,抚恤加倍!伤者,妥善救治!所需银钱,先从陆指挥使追缴赃款中支取,本督随后向朝廷请拨!
其二、按陆指挥使所呈名单,锁拿宣大境内所有涉事渎职、怯战、通敌嫌犯!由锦衣卫与本督标营联合审讯!罪证确凿者,立斩!家产抄没充军!
其三、传檄宣大残存将领、州县官员!凡坚守岗位、安抚流民、协助重建者,既往不咎,论功行赏!凡弃职潜逃、趁乱劫掠者,严惩不贷!
其西、征调民夫,抢修雁门关、阳和口等要隘!加固城防,多备滚木礌石!所需粮饷工费,由追缴赃款及地方府库先行垫付!”
他必须抓住这喘息之机,以雷霆手段稳定宣大残局,重建一道哪怕是最简陋的防线!皇帝的掣肘仍在,建虏的威胁未去,他只能边做边报!
紫禁城,文渊阁
宣大战报与陆铮、袁崇焕的奏疏同时送达,在朝堂掀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