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苏联原先的条件在芬兰人看来是难于接受的话,现在所提出的条件则被认为是根本不能接受的。芬兰人不明白,他们怎么能够在不要求俄国帮助(他们当然不愿采取这一步骤)的情况下,一面把自己军队削减到软弱无能的地步,一面又把大批德军驱逐出境。假如他们由于丧失维普里和塞马运河,以及现在再加上佩特萨莫,而被切断其经济命脉,假如他们在卡累利阿地峡的重要工业被夺走,他们不明白怎么能付得出这样一笔巨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赔偿。国会议员们利用复活节周末考虑了这些条件,并在4月12日对总理拒绝接受苏联条件的决定投了全体一致的信任票。4月19日递交的芬兰政府给苏联的答复,婉转地表示芬兰无法接受这些更为严格的停战条件,其中&ldo;有一部分即使仅仅从技术上的原因来说也是不能实现的&rdo;。
尽管芬兰迫切希望退出战争,特别是鉴于盟国在德黑兰会议上所宣称的团结一致和红军的节节推进,但是,从2月中旬开始的谈判却毫无结果。4月22日,苏方送来了一份简短的答复,说&ldo;苏联政府注意到芬兰政府在复文中拒绝以苏联所提的停战条件作为谈判基础,并已中断了停战谈判&rdo;。同一天,在莫斯科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副外交人民委员维辛斯基回顾了谈判经过,严厉地批评了芬兰政府的立场,把谈判的破裂归咎于芬兰同德国的关系和驻芬德军的&ldo;影响&rdo;。维辛斯基说,芬兰的独立没有受到威胁,因为事实上芬兰并不是独立的,而只是德国的一个附庸而已。
(三)1944年6月的俄军攻势和赖提-里宾特洛甫条约及其后果
芬兰在1944年4月拒绝苏联停战条件以后,美国(以及英国)对芬兰的态度显然更强硬了。这在5月12日盟国联名向纳粹德国的各个卫星国发出的一项声明中表现得很明显,看来芬兰现已正式被包括在德国的卫星国之列了。
6月10日,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冷不防受到苏军的猛烈进攻,这在四年来已是第二次了。戈沃罗夫将军指挥下的大量苏联部队对列宁格勒以北的曼纳海姆防线发动正面攻击,突破了芬军的坚固防御阵地。芬军迅速后撤,而红军已经能够在十天内,在卡累利阿地峡上推进到1939-1940年&ldo;冬季战争&rdo;中他们曾经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6月20日,他们再次攻克了芬属卡累利阿的首府维普里这一重要的城市。由于俄军的这些胜利,芬兰人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关于不按照苏联条件议和的决定。起初,看来很象要成立一个新政府以便请苏联政府提出条件,但是过不多久,主张不同德国决裂的曼纳海姆的影响,以及德国人自己所施加的影响,压倒了主张同俄国谈判的意见。
如果芬兰同俄国媾和,对德国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它那来自佩特萨莫的宝贵的镍的供应将告丧失;芬兰北部的德军将陷于孤立,苏联占领芬兰或芬兰的一些基地后,将威胁到极关重要的瑞典铁矿砂的供应。因此,当芬兰人向驻在斯德哥尔摩的苏联官员重新进行试探性的接触时,德国就对赫尔辛基施加外交上的和军事上的压力,这些压力随着德国外交部长的来访而达到高潮。到了6月27日,几星期来的谣言和混乱一下子都澄清了。一支德军分遣队行进在赫尔辛基的大街上,同时德芬两国正式宣布:经里宾特洛甫同芬兰领导人讨论后,德国同意给芬兰武力援助。不过公告没有提到赖提总统主动同德国签署了一项协议,其中保证,为了报答德国的援助,芬兰政府将不单独媾和。
在这以前,西方国家对芬兰的地位还有些捉摸不定,对它的困境也还有些同情,但是,赖提-里宾特洛甫条约的公布,看来消除了对它的立场的任何怀疑。6月30日,美国驻赫尔辛基的代表要求发给护照离境后,芬兰同美国的最后联系也断绝了。随着德国支援的到达,卡累利阿战线转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因为,这时苏联攻势的重点转移到白俄罗斯去了。
芬兰不再是在打一场&ldo;孤立的战争&rdo;了。它的命运现在似乎已同德国的命运联结在一起。虽然如此,同德国签订的协议在芬兰人中却不得人心。因为这项条约的签订未经议会授权,人们认为是发生了一次政变。事实上,对政府这一行动的反对竟如此强烈,险些造成一场内阁危机。但社会民主党人鉴于有保持团结的必要,决定不撤回他们的支持,政府才得暂时维持下去。
7月份整一个月中,赖提总统政府不稳固的基础愈来愈削弱了。看来,红军再次发动攻击只是时间问题。里宾特洛甫条约签订后,芬兰从德国得到的援助小得令人失望,因为德国这时正忙于防守其他战线。当俄军穿越爱沙尼亚向波罗的海海岸挺进时,芬兰的处境已毫无希望,这一点到7月底已非常明显了。议会里对政府的强烈反对又一次出现了,这一次的结果是赖提于8月1日宣布辞职。芬兰议会选出了那位曾三次出任总司令、被视为芬兰独立象征的曼纳海姆元帅继任总统,来领导国家渡过即将来临的危难时期。
新总统于8月4日宣誓就职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组成一个更加适合当时情况的政府。8月8日,公布了新内阁名单,其中一大部分阁员是老于处理对苏关系的人。以具有反俄情绪闻名的赖提、林科米耶斯和唐纳都没有包括在内。曼纳海姆组成的显然不那么仇视苏联的新内阁,是走向新的和谈的一个预备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