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的钟磬余音在太极殿高阔的藻井下回荡。
群臣如潮水般向殿外涌去。
李隆基端坐御座,目光却如无形的丝线。
牢牢系在那道素净而挺拔的背影上。
李倓正与韦见素、颜真卿等人并肩而行。
侧耳倾听,不时颔首。
那份从容自若、进退有度的姿态,哪里还有半分病弱畏缩的影子?
“军功债券…以未来盐税为抵押…市易司流通…”
李隆基的指尖在紫檀御案上无声地敲击着,每一个节点都对应着李倓方才奏对中的惊人之语。
这绝非一个深居简出的郡王能凭空想出的方略。
其内核,竟隐隐与他前世模糊记忆中的某些金融概念暗合——信用融资、资产证券化。
这些超越时代的思维,连他这个有现代记忆者都需在现实困境的逼迫下艰难拼凑,李倓从何得知?
除非…他背后有人!
一个深藏不露、对治国之道有着近乎妖孽般洞察力的高人!
李泌那张总是带着几分仙逸、又深不可测的脸庞,瞬间浮现在李隆基脑海。
可能唯有这位“山中宰相”,才可能拥有如此眼界和手段。
李泌闭门谢客,是避嫌,还是…在暗中为李倓运筹帷幄?
这家伙难道两边下注?
李倓与李泌之间,究竟编织着一张多大的网?
他有些拿不准了,既是不敢笃定,又是害怕真是这个场景而棘手。
一股冰冷的警惕感顺着脊椎攀升。
李倓的才能越是惊艳,其骤然显露的时机就越是微妙,其背后的力量就越是令人不安。
这不再仅仅是才能的展现,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亮相!
在朝堂因李豫失踪而人心惶惶、急需强心针的微妙时刻,李倓以救世之姿抛出安邦三策。
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在无形中收拢了韦见素这等务实重臣的心,连刚首的颜真卿都不得不叹服!
这份对时机的把握,这份润物无声的渗透力…
李隆基仿佛看到,一条隐于深渊的潜龙。
正借着灵武朝廷的危机之水,加速浮出水面。
其鳞爪虽未全露,掀起的暗流却己令人心悸。
他的目光追随着李倓的身影,首到他随着人流消失在殿外刺目的阳光里。
殿外长长的汉白玉甬道上,散朝的官员三三两两。
低声议论着方才建宁王石破天惊的三策,气氛比往日多了几分躁动与惊疑。
杜甫夹杂在人群中,眉头紧锁,步履匆匆,心中激荡未平。
李倓的三策,尤其是那“军功债券”的奇思,让他这个心怀天下的诗人既感振奋又觉不安。
振奋于困局或有解,不安于其中隐含的“重商”与“风险”。
正自思量,一只微凉而稳定的手,轻轻搭在了他的肘弯。
杜甫一惊,回头望去,正对上建宁王李倓那双深潭般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