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玄宗是什么 > 第115章 潜蛟2(第2页)

第115章 潜蛟2(第2页)

李倓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和而略带疲惫的笑意。

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杜甫耳中:

“杜拾遗留步。”

“殿下?”

杜甫连忙躬身施礼,心头疑惑更甚。

这位刚刚在朝堂大放异彩的郡王,为何独独叫住他这小小的左拾遗?

李倓很自然地引着杜甫稍稍脱离了主流人群,走到一株浓荫匝地的古柏之下。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他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添几分莫测。

“方才殿上,杜拾遗首言附议,倓感念于心。”

李倓开门见山,语气诚恳。

“拾遗心系黎庶,拳拳报国之心,朝野皆知。”

“殿下言重了,此乃臣之本分。”

杜甫谨慎回应。

“本分…”

李倓轻轻重复,目光落在杜甫洗得发白的官袍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低沉而凝重。

“然国事维艰,仅靠朝堂奏对,力有未逮。民智未开,则良政难行;谣言西起,则人心动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他抬眼,目光灼灼地看向杜甫。

“杜拾遗,你与李翰林(李白)共掌《灵武新报》,执掌清议,引导舆情…此乃国之喉舌,社稷重器!其力,不下十万雄兵啊!”

杜甫心头猛地一跳。

《灵武新报》!

这位深居简出的郡王,竟对其作用看得如此透彻。

他隐约猜到李倓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果然,李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恳切:

“倓今日所陈三策,屯田、债券、减俸,皆为解困救急,亦是为天下苍生谋一线生机。然新政推行,必触动积弊,必惹非议。若无清议正声为之张目,若无详实报道解民之惑,恐良法美意,未行先夭,反成祸乱之源!”

他首视着杜甫有些动摇的眼睛,语气愈发诚恳,甚至带上了一丝请求的意味:

“杜拾遗乃文坛北斗,士林清望!倓恳请拾遗,借《灵武新报》之笔,为新政发声!非为倓个人,实为国计民生!将屯田如何安置流民、债券如何运作惠民、减俸如何顾全大局…详加阐释,晓谕天下!”

“以拾遗之生花妙笔,必能使新政深入人心,使宵小之谗言无所遁形!此乃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之事!不知拾遗…可愿助倓一臂之力,亦是为这风雨飘摇的大唐,再尽一份赤诚?”

一顶顶高帽扣下。

文坛北斗!士林清望!

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每一个词都精准地敲打在杜甫这个传统士大夫最看重的名节与责任心上。

李倓的姿态放得极低,言语间将个人诉求完全包裹在为国为民的大义之中,甚至隐隐将杜甫拔高到了新政“护法”的位置!

更关键的是,他点出了新政推行中舆论引导的关键性。

这恰恰是杜甫作为《灵武新报》主编无法回避的责任!

阳光透过树叶,在杜甫脸上明暗不定。

他内心剧烈挣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