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我穿越成为了许仙 > 第382章历史动荡(第2页)

第382章历史动荡(第2页)

永乐二年,仁宗立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藩地为云南。朱高煦说:“我有何罪,要被排斥到远隔万里之地。”不肯前往。朱高煦跟随成祖巡幸北京,极力请求与其子一起返回南京。成祖不得已,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朱高煦求得天策卫为护卫,动不动就自比为唐太宗。不久,他又乘机请求增加两护卫,其所作所为更加放纵。

成祖曾命他与仁宗一起谒拜孝陵。仁宗身体肥硕,且有足疾,在雨中由使臣搀扶行走,还常常失足。朱高煦便从后说道:“前人失足,后人知警。”当时是皇太孙的宣宗,在其后应声道:“更有后人知警啊。”朱高煦回首失色。朱高煦身高七尺余,动作轻捷,善于骑射,两腋皮肤长似数片龙鳞。朱高煦依仗自己威武雄壮,又每次随军北征,跟在成祖左右,便经常在成祖面前挑拨是非,陷害东宫,因为他的谮言,使解缙致死,黄淮等人被捕下狱。

十三年五月,朱高煦改封青州,又不想前往。成祖才开始怀疑他,赐诏说道:“你既已受封藩地,岂可常居守邸。前因云南遥远,害怕前往,而今封于青州,又托故欲留,前后恐非实意,此命更不可辞。”[9]但是朱高煦仍拖延自如。私自挑选各卫壮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属兵部,纵使他们四处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将他们擒获惩处。朱高煦大怒,手持铁勺击杀徐野驴,对此无人敢言。朱高煦于是僭用御用车马器物。成祖听说后十分生气。

成祖北征而死。朱高煦之子朱瞻圻当时正在北京,窥视朝廷情况。迅速报告其父,一昼夜信使往返六七次。朱高煦也连日派人潜入京城,伺机叛乱。

不久。仁宗去世,宣宗从南京前往奔丧。朱高煦企图在路上伏击,因行动仓促,未能成功。

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终于谋反。他派遣亲信枚青等潜至京城,约集旧功臣为内应。英国公张辅将他们逮捕,并予以上奏。

……

只不过这一次。他没有了朱棣的运道,以失败而告终。

可是朱棣不知道啊!许仙也没有解释,朱棣也就那么想当然的以为了。他是沉吟又沉吟,思量又思量,才问道:“王叔,皇上真的不追究!还要以周礼分封?”

许仙点了点头。

这一下朱高煦急了。大声道:“父王。那雷信必然抓住。”朱高煦比起朱棣这个老子,造反的心态更足。

因为无论是削藩,还是推恩令,都没有他这么个二儿子什么事。只有造反,他才有机会。光脚的自然不怕穿鞋的。

许仙扫了他一眼,却没有出声。朱棣已经对朱高煦起了疑心,他再一开口,只会是更加动摇朱棣的心。

许仙不出声。朱棣也不出声,现在朱棣的心很乱。他可以造反。因为他不造反就会死,即便不死,也会让人圈禁一辈子。但是这绝对不等于他就愿意自己儿子在今后的日子里攻来伐去的。

“父王,快让王叔公出手!万一雷信跑了,今后岂不是将提心吊胆过日子。”朱高煦受不了沉默,他只想快快地把许仙送走,他们还有着许多许多的事情要做。

朱高煦自比李世民,李世民的才能,朱高煦是没学到,但是李世民劝自己老头造反,他却是学了个十足十。

只不过没有成功的才能与气运的朱高煦,再没有了他老子朱棣的支持,其结果只怕连历史都比不上。

命运变了,许仙自然没有参与的必要,他说:“抓捕雷信,还需要王爷的手令才行。”

“不不,王叔言重了,我这燕王府,我这领地。王叔任何人,任何地,都可以任意调动,任意搜查!”为儿孙计,已经熄了造反心的朱棣差点儿蹦了起来,不是一时间转换不过来,他都将诅咒发誓,今后绝不会反。

不反是好事,为了自己的屁股,打生打死—场,倒霉的不还是百姓?这样的结局未必不好。不要说什么削弱了中央统治。这不是后世,这是大航海未开启的时代。这是—个需要利益推动的时代。

西方王室大封殖民地,使得其对土地的开拓走在了世界前面。大明也这样做,未必不是好事。中国人需要什么,金银?权势?但是这不是最能吸引住中国人,最吸引中国人的永远都是土地,再没有一块比自己可以拥有的土地更能吸引中国人了。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所以说,什么金钱、爵位的封赏,最多也就是霍去病了,反倒是周天子分封制才能引发中国的殖民浪潮。

至于外族,没有了集中的国朝力量是不是会打不过人家。不要开玩笑了,周天子的诸侯国不是已经证明了吗?不了解周朝情况,三国总知。魏对北,蜀对南蛮,而吴更是反过来去山越抢人口。

不需要替古人担心,真心的。

许仙担心的反倒是雷信。“不!他已经不在大明的国土了。”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不在大明,那他在哪?”

许仙没有出声,只是看着朱棣。

朱棣先是不解,突然又面色大变,心说:他知道了?朝廷知道了?是了,—定是这样!

朱棣有信心起兵谋反,除了他的北平外,其实他还通着外国-高丽。

高丽王国是王建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这个王朝取代了之前的新罗王国,一直延续下来,但这个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并不好,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

在元朝建立之后,发兵攻打高丽,高丽最终不敌,被迫屈服蒙元。而元朝统治者按其一贯的方针政策,将本是隶属过的高丽归并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元朝还随意废除高丽国王,其目的在于通过王室的通婚。将高丽牢牢控在手中,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后将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