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至公堂内,时至深夜仍旧灯火通明。
十馀名阅卷官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考卷之中,神情专注。
临安府下辖十数个县,上千份考卷,都必须在短短两日之内批阅完毕,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懈迨。
堂内只听得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还有偶尔翻动卷宗的轻响。
就在这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走进至公堂。
其中一人大家都不陌生,是学政手下的提学佥事,正五品官职,负责协助学政处理一省文教事宜。
而另一人身着青绿色官袍,头戴梁冠,手中拿着一卷文书。
所有阅卷官的动作,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齐刷刷地抬头望去。
提学佥事见状,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主动开口向众人介绍来者身份。
“这是礼部陈大人,专程从京都而来,带来了内阁手谕。”
主考官闻言,也放下手中的朱笔,缓缓起身,眉头微不可查地一蹙。
“陈大人所来何事?”
礼部陈大人径直走到堂中,对主考官躬身行礼,而后展开手中文书,沉声开口:
“奉首辅大人钧令。”
“本次府试,凡评定为出县及以上品级的考卷,皆需誊抄一份,火速送往内阁。”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主考官脸上的疑惑之色更浓。
区区一场府试,即便有佳作出世,按例也只需上报礼部即可,何曾有过直达内阁的先例。
陈大人不紧不慢地收起文书,开口解释道。
“诸位不必惊慌,此事并非只在我临安府一地。”
“我大夏三京二十六府,皆是如此。”
听到这话,主考官瞬间想通了其中关窍。
看来,朝堂诸公对于庞将军一案的处置,争论不休,已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主战与主和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连圣上,一时间也难以做出决断。
这才想出了这么个法子,听一听天下士子的声音。
以科举为棋盘,以万千学子为棋子,来窥探这天下民心所向。
想通了这一层,主考官心中再无疑惑,他抬起头,看向眼前的陈大人,语气平静。
“既是圣意,我等自当遵从。”
“只是科举重地,闲人免入,誊抄之事,我自会安排妥当。”
“有劳陈大人跑这一趟,您先回去休息吧。”
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是委婉的逐客令,不想让外人干扰阅卷的公正。
可陈大人闻言却只是笑了笑,脚下如同生了根一般,没有半分要走的意思。
“主考大人言重了。”
“下官奉命而来,自当在此监督,以防誊抄之时,出现任何疏漏错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