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刻间,便将关于分户部职权、同宝钞提举司,以及与大明日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银行一事,详细说了出来。
“妙,实在是妙!
不愧是我方孝孺的先生,如此天马行空的想法,又能推陈出新。
如今,郭桓一案刚刚落幕,这案子影响了户部一众官员,牵连甚广,使得户部如今人员空虚。
此时分润出银行业务。
当真是最佳时机。
若是等到下面新的官员全部充实到户部,那时再想推行,怕是就有些棘手了。
而现在。
即便有官员充入,也可直接分流到银行这一部分。
先生怕是从一开始就把这一切都谋划好了。”
方孝孺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态,侃侃而谈。
朱标也忍不住将好奇的目光投向陆羽,问道:“先生,您考虑得如此周全吗?”
没错。
你们就该用这种崇拜的目光看着我。
陆羽毫不犹豫地回应道,毫无羞愧之色,接着说道,“做事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陆羽话锋一转,认真说道:“户部尚书徐铎如今已然是陛下的心腹,这银行行长一职,暂时由我接任。
但具体事务还是要由户部尚书主管,户部如今可不能乱。”
朱标点头表示认同,一脸沉思。
徐铎这位户部尚书,经历了那么多事。
每次都能站对阵营,确实值得再予以信任。
当然,最重要的是——
如今户部在经历了多番官员变动后,先是一批官员离任,如今又因郭桓为首的官员获罪,剩下可用之人实在不多。
眼下能在面上担当重任的。
除了徐铎之外,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到合适人选。
虽说下面有杨士奇、黄观、马君则以及国子学的诸多先生,还有他们朱家父子先前看好的文人。
但这些人一来对户部各项流程章程不太熟悉。
二来资历不够、功劳不足。
贸然将他们提拔上来,虽说能开先例,但也无异于破坏官场规矩。
‘县官不如现管’,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就好比江西布政使刘琏,也是在江西历练一番后,回到洛阳新都才得以重用,如今已是朝堂之上的工部侍郎。
等再过几年,资历攒够了。
升任尚书之位想必也无人能拦。
堂堂一省主事之人,也只有尚书之位,才配得上他立下的大功,更何况江西一事还牵涉到胡惟庸案。
这功劳又大了几分。
莫看诚意伯刘伯温,如今在洛阳新都已然退隐,平日里不过与三五老友游山玩水。
浙东党和淮西党在朝堂上相继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