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的意思是”
“没错!”
朱元璋目光笃定,热切地盯着陆羽和朱标,“既然官员和百姓都相信你们,不妨再添一把火。
不过这一次。
皇家之人不能再频繁出面了,偶尔一次即可,否则哪还有皇家威严。”
朱元璋嘿嘿笑着,不怀好意地走到陆羽身前,“此次就靠你这位大学士了,毕竟你是督办银行事宜的总负责人。
也是咱大明银行的第一任总行长。”
说完。
他完全不给陆羽拒绝的机会,高声喊道:“传方孝孺!”
话音刚落,不知何时已在武英殿外等候的方孝孺大步走进殿内,躬身行礼,礼数周全:“微臣方孝孺,见过陛下。”
看他的样子,似乎早已和朱元璋达成了某种协定。
朱元璋开口便问:“可曾拟定好新一期《大明日报》的标题?”
方孝孺不动声色地看了陆羽一眼。
在陆羽满心不安时,方孝孺清晰且响亮地说道:“标题名为《大明银行——我实学圣贤人生最后一次实学之举。
愿押上一生荣誉与成就,为大明银行而战》。”
方孝孺一字一句,声音在殿内回荡,久久不绝,给在场众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这声音在陆羽脑海中,犹如天雷滚滚。
这一刻,陆羽彻底愣住了。
没想到这逆徒无师自通,拍马屁的功夫竟如此炉火纯青,“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圣贤之言。
此刻赫然浮现在陆羽眼前。
他只觉得心痛不已。
再看朱元璋,满面红光,喜形于色:“好,就用这个标题!”
朱元璋笑嘻嘻地看向陆羽,毫无愧疚之意,只是淡淡地说:“那就委屈你小子了。”
陆羽一脸生无可恋地应道:“是,陛下。”
新一期《大明日报》一出,文人圈的反应近乎沸腾。
“最后一次实学之举”
“实学圣贤的最后一次”。
“看来朝野上下对银行一事极为重视。”
“此前新建洛阳新都时,支持力度都没这么大,难道这银行之事比大家之前想象的意义更为重大?
实在是令人惊叹。”
不仅洛阳新都内的文人,各地家族对此事也格外关注。
直觉告诉他们。
银行之事不仅关乎贤能之士的作为,似乎还象征着大明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若是此时不登上这艘“船”,日后他们这些家族恐怕会被后来居上的家族吞并,成为旧时代的残余。
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