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那碗猪油拌饭,和那番“人间烟火”的言论,
在阿一的心里点燃了名为“梦想”的火焰。
但在萧辰的心里,它却映照出了更冰冷的现实。
他看着阿一那双重新亮起的、充满着对“开饭馆”无限憧憬的眼睛,第一次如此渴望力量。
想要真正实现那个“开全天下最好吃的饭馆”的、看似可笑的承诺,
他就必须先在这座吃人的宫殿里,获得能站上牌桌的资格。
他决定,去尝试融入这个他曾经不屑一顾的、由规则构筑的世界。】
【于是,从那天起,上书房里那个总是孤僻、发呆的九皇子,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为了“开饭馆”而“勤能补拙”的好学生。】
天幕的画面,从浪漫的屋顶切换到了庄严肃穆的上书房。
【萧辰不再盯着窗外的落叶一看半天,而是埋首于故纸堆中。
他会就之前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经义问题,反复向老师请教,
即便得到的答案与他的认知完全相悖,他也会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后恭敬地行礼。
这一切的转变,在其他皇子看来,或许是九弟终于开窍,想要争宠了。
但只有萧辰自己知道,他每多背下一段经文,脑海里浮现的,却是阿一盘算着未来饭馆菜单时,那眉飞色舞的模样。
他学的不是圣人教诲,他学的是如何为那个小小的梦想,砌起第一块能遮风挡雨的墙。】
【然而,当一个人的思想内核己经领先太多时,伪装,终究会有被戳破的一天。】
【这一日,是皇子们的年度大考,策论题目为——《论边境流民安置之策》。
太子萧承嗣引经据典,从“王道教化”到“开仓赈济”,洋洋洒洒,言辞华美,滴水不漏,尽显未来储君的风范,被老师大加赞赏为“有仁君之风,乃社稷之福”。
轮到萧辰时,他站了起来。
他没有背诵任何经典,而是用他那独特的、经过了“圣贤书”包装的市井语言,平静地说道:
“老师,学生以为,天下百姓之所求,如同一处‘集市’。
君王之政令,如同这集市上的‘货物’。
如今流民如潮,非因天灾,实因此‘集市’己无‘货物’可换。”
“与其空谈教化,不如先造‘货物’。”
“学生以为,可‘以工代赈’。
募流民修葺边墙、开垦荒地,所费钱粮,由其劳作抵偿。
如此,国得强兵固防,民得以食果腹。此非上策,或为救急之‘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