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紫宸殿,御书房。
当萧茗月踏入御书房的那一刻,心跳骤然停了一拍。
没有想象中的犹豫,没有商议的余地。
泰和帝正端坐于御案之后,神情平静地看着一名小太监,将一份己经用印、卷好的圣旨,小心翼翼地放入明黄色的封套之中,准备交付驿站。
一切,己成定局。
“月儿来了。”泰和帝抬起头,脸上带着一贯的温和笑意。
他指了指旁边的座位:“来,坐。陪父皇说说话。”
萧茗月强压下心中的冰冷,款款上前,敛衽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她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份即将被送走的圣旨。
“是在为你九弟的事烦心?”泰和帝看穿了她的心思,主动开口,
“天幕所示,你九弟确有奇才。
如此璞玉,放于北疆蛮荒之地,岂非蒙尘?
朕召他回京,是要将他置于身边,亲自雕琢,好让他日后能辅佐你大哥,兄弟同心,共创盛世。”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无懈可击。
将猜忌说成爱才,将制衡说成雕琢。
萧茗月知道,常规的劝说,己经毫无意义。
她从袖中取出那张珍藏多年的图纸,双手奉上:“父皇,或许您看了此物,会改变主意。”
泰和帝饶有兴致地展开图纸,那光怪陆离的齿轮与连杆,让他眼中闪过一丝真实的惊奇。
他端详了许久,却缓缓地摇了摇头,将图纸退了回来。
“奇思妙想,确是鬼才。”他赞叹道,
“但正因如此,朕才更要将他召回。
这等智慧,若用在正途,可为国之栋梁;
若走了歪路,便是滔天之祸。
朕必须亲眼看着他,才能安心。”
说罢,他对着那捧着圣旨的小太监,淡淡地挥了挥手:“去吧,发往兵部驿站,八百里加急。”
小太监躬身领命,转身就要离去。
那一步,仿佛踩在了萧茗月的心脏上。
完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萧茗月突然双膝跪地,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叩首!
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御书房的空气瞬间凝固。
“父皇!”她抬起头,眼神决绝,
“您若真要下此旨,便是亲手点燃我大雍的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