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流放边疆是哪里 > 第134章 温度和规矩(第1页)

第134章 温度和规矩(第1页)

经历了仓库盘点的震撼后。

萧茗月开始认真观察这个庞大“系统”的每一个细节。

她每天记录工分,计算产出,试图找出这台精密机器的运行逻辑和她坚信必然存在的致命缺陷。

几天后,她终于等到了“致命缺陷”。

第七生产小组里,孙寡妇因为她三岁的孩子突发高烧照顾孩子,连续两天工分垫底,面临被扣光所有口粮的惩罚。

医官营的郎中留下一包草药,严肃地告诉王大婶:

“孩子是风寒入肺,再不退烧就危险了。

这药,必须用一碗浓米汤做药引,连喝三天才能见效。”

“浓米汤”这三个字,在小组内激起了激烈的讨论。

这意味着必须有其他人自愿捐出自己口粮中最精华的部分。

清晨的“小组互助会”上,王大婶将难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帐篷前一片死寂,没有人开口,每个人都下意识地护住了自己的饭碗。

萧茗月认为,这是她彻底揭穿这个体系虚伪面纱的绝佳机会。

她想起了在东宫时,那些底层太监宫女之间最常见的“对食”和“结干亲”。

所谓“对食”和“结干亲”就是:

无儿无女的太监与宫女会结为名义上的夫妻,搭伙过日子,这被称作‘对食’;

或是无依无靠的下人们拜个有权势的管事为干爹干娘,结成利益共同体,这叫‘结干亲’。

表面上是互相取暖,实际上不过是为了在资源匮乏时,能有一个可以借贷、可以依靠的对象罢了。

而那些还不起“人情债”的,最终往往会沦为更强势一方的奴仆。

这套法则,放之西海皆准。

萧茗月站了出来,提议道:

“既然无人愿意,不如按规矩办。

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借贷’法子。

孙氏可以向我们所有人‘借’米,写下欠条,日后用双倍的工分偿还。

还不起,就用她之后的劳役来抵。

这样既救了人,也维护了规矩的公平。”

她的提议,本质上是将“互助”变成了冰冷的“高利贷”。

她要用这份契约,来证明这个体系的根基,依旧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出乎她意料的是,第一个响应的,竟是当事人自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