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花饽饽做起来确实麻烦,全汴城也找不到第二家,原本是该卖得贵些。可我闺女说了,咱们能在这做生意是和大家伙有缘分,花饽饽也是给家里添喜气的东西,越多人买得起越好,”
见大伙纷纷点头,王氏越发有底,继续道,
“我们给魏家做的馍塔,人家给了足足十两,咱普通人家用不上那么贵的,花个小几两就够了。”
“那还能跟这一样吗?”
台上那款馍塔虽没完全成型,但已经可以想象这样的东西如果出现在自家宴席上,会收到多少夸奖和羡慕,那得多有面子啊!
“自然是不一样的,但用来办宴席,肯定够撑场面。我演示一下给诸位婶伯瞧瞧。”
关于花饽饽的分档定价,卖花馒头时沈云姝就考虑好了,此刻也是按照价格轮流展示。
第一档,最便宜的喜馒头塔,足足七层,所有馒头上都有红字,或喜,或寿,或福,或禄,是平时常见的款式,但因为更立体鲜艳,堆成塔状后也十分震撼。再加上有少量花馒头,元宝馒头为点缀,顶层还有一个主造型大馒头,塔型饱满。手轻轻一拨,整个木架转动起来,高高满满的馒头塔,称得上壮观两个字。
“这一款无论是办喜事,满月酒,还是周岁宴都可以用,价格也最实惠,二两就可以定做。”
坐着的客人们皆面露惊喜,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馍塔已经十分精致了,价格也比他们预期的低多了。
看在场客人对这款的反应,沈云姝知道自己估计的没错。这个以量取胜的喜馒头款绝对有市场。
第二种则是以寿桃馒头为主,除了花馒头,元宝馒头,还有更为复杂的福袋,宝葫芦,牡丹花,金菊随意搭配,最上一层也会把普通大寿桃换成包着66个子孙桃的空心大寿桃,视觉效果更精致美观,有震撼感。
大正朝以孝治国,不论勋贵还是普通百姓,逢老人高寿都会大摆宴席,隆重程度不亚于娶媳妇,所以沈云姝专门出了这个贺寿款。
果然,她这边一摆好,就有一个中年男人急忙站起来问价。
“小丫头,这个怎么卖?”
“这款是专门的贺寿款,层数可以选,五层的四两,七层的五两,九层的六两。”
比前面那款贵了一倍,中年男人却一脸惊喜。
“那我订个九层六两的,小丫头,可得给我做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啊!”
“陆老板真是爽快,陆老爷子有这么孝顺的儿子,怪不得能长命高寿!”
人群中发出一阵赞叹声,大家都佩服地看着这位陆姓男子。
六两不是小数字,够城里普通人家两三个月的开销了。
“哈哈,过奖过奖,我爹下个月六十大寿,我这个做儿子的也没准备什么好东西送给他老人家,就借这馍塔表表孝心。”
“说的不错,难得碰上咱们也买得起的好东西,可不得给家里撑撑场面?我家钱没那么多,就定一个二两的喜馒头塔。”
“我也要我也要!”
“我家着急,先让我定!”
不等沈云姝摆出第三种,满院子的客人们已经在抢着下定了。王氏喜得合不拢嘴,一个个地招呼,都有些忙不过来。
她家不是正经铺面,为了让客人放心,沈云姝不但准备了盖了红印的定金收条,还给每个预定的客人一块廖源刻好的竹牌作为凭证。
定金是总价的一半,有人有点犹豫,但听王氏喊着今日能便宜一成,又咬咬牙直接定了。
还有要回去和家里人商量的,王氏爽快地拿了几个花饽饽让带回去看。
她这般大方,倒让客人不好意思,急急忙忙回去后又很快拉着家里人来给了定钱。
闹哄哄地把单子都定好,王氏让每个付了定金的客人自选几个花馒头带回家,一院子人都高高兴兴地散了。
??如无意外每天早上八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