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户人家,总共收了。。。”
“十七两!”
王氏激动地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
再加十七两的尾款,她们今天拿下了三十四两的单子!
这还是因为今日定的多是二两的喜馒头塔,又减了一折的价后,客单价不高的情况。
像那位陆姓客人愿意出六两高价预定的,还有两个要娶媳妇的人家在看了沈云姝之前画的鸳鸯款后,都定了五两的五层馍塔。
可见中高端路线绝对有市场!
当初搬家的决定果然是正确的,感谢汴城有这么多的有钱人!要是在沧县,王氏绝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找到肯花五六两银子置办喜馒头的人家。
看着本子上满满一页的单子,沈云姝心里涌起一股久违的成就感,还有一丝世事难料的感慨。
没想到,有一天她居然会靠卖馒头翻身。
“最近的这家是五日后,最慢的还有两个月,娘,做完这一批,咱们就可以开铺子了。”
有了本钱,开了铺子后,她就可以借花饽饽的客流推广她擅长的西式甜点,赚更多的钱。
一年。
一年。
她可以做到的!
沈云姝浑身充满了干劲,王氏为了让她专心做喜馒头,把做麻糬的活也揽了过去,实在忙不过来就少做一些,一切以花饽饽的生意为重。
虽然第一户人家只是定了最便宜的喜馒头塔,但要把沈记喜点的名头一炮打响,沈云姝也花足了心思,光是新的字样模具就让廖源做了好几个。据她观察,这里的人对带文字的事物都格外推崇,而这对她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五日后,第一户人家的满月酒宴席,沈云姝全家出动,一大早就把东西用骡车运到了人家里,在客人上门前就把塔摆了起来,并放在了正厅最显眼的位置。
七层,近一人高,每层用馒头铺得满满当当。白馒头,元宝馒头还有花馒头上还有“平”“安”“欢”、“喜”、“福”、“康”,各种吉祥喜庆的字符,红亮鲜艳。正中间一个大寿桃,上面则是主家的姓,一个极显眼的“李”字。
除此之外,顶部的主造型是一个以花草纹的圆环馒头为底,上面匍匐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老虎,正是沈云姝参考民间常做的布老虎,为今天的主角,一个刚满月的属虎宝宝,特意制作的。
这么一座塔摆在屋里,原本不算大气的屋子都显得蓬荜生辉。
“给咱大孙子准备的,你就说我这银子瞎没瞎花吧!”李家大娘叉着腰,扬眉吐气地冲自家丈夫道。
自打那日她没和家里商量就定下了这个馍塔,丈夫就时不时念叨她,如今见到了真东西,她的腰板一下子就硬了。
“没白花没白花,我要是知道东西这么好,咋能说你一句?”
李家大爷一脸稀奇,远看近看地端详了半天,怎么瞧怎么漂亮又有排面,二两银子也不觉得心疼了。
夫妇俩越看越喜欢,满意地合不拢嘴,还把在灶房忙活的厨子和帮忙的妇人们都叫来看热闹,瞧见他们一脸的稀奇赞叹,更是觉得脸上有光。
李大娘特意去屋子里把孙子抱来,拿了个金元宝馒头逗弄奶娃,满眼的疼爱;一旁年轻的娃爹也是一脸欢喜,还有李家其他人,都围着馍塔看个不停。宴席还没开始,整个院子就已经充满了欢声笑语,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