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双生魂种 > 寓言故事96(第16页)

寓言故事96(第16页)

太子很快走了进来,他看起来二十多岁,眉宇间带着一丝焦虑。

“父王,儿臣听说您要推行劝学令,这万万不可啊。”

晋平公的脸色沉了下来。

“为什么不可?”

“百姓都去读书了,谁来种地?谁来当兵?”太子激动地说,“再说了,他们懂的多了,就会质疑朝廷的决策,不利于稳定。”

师旷突然开口:“太子殿下,您觉得,是明理的百姓好管,还是愚昧的百姓好管?”

太子愣了一下。

“当然是愚昧的百姓好管,让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旷摇了摇头。

“殿下错了,愚昧的百姓就像野草,平时看起来温顺,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变成洪水猛兽;而明理的百姓就像庄稼,只要好好引导,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太子还想反驳,却被晋平公打断了。

“够了,这件事本王已经决定了,你不用再说了。”

太子的脸色变了变,却不敢违抗,只能悻悻地退到一边。

阿楚看着太子的背影,悄悄对晏辰说:“你看他的表情,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晏辰点点头。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大臣报告,说有些地方的乡绅抵制学堂,甚至烧毁了准备用来办学的房屋。

晋平公气得拍了桌子。

“岂有此理!传朕的命令,严惩那些抵制劝学令的人!”

师旷却摇了摇头。

“大王,不可操之过急。”

“那你说怎么办?”晋平公有些不耐烦了。

“臣有个主意,不如让那些乡绅来京城,臣亲自跟他们讲讲劝学的好处。”师旷平静地说。

晋平公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也好,那就按先生说的办。”

几天后,一群乡绅被请到了京城,师旷在宫殿里设宴招待他们。

宴会上,师旷并没有直接谈劝学的事,而是跟他们聊起了农事。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师旷笑着问。

一个胖乡绅立刻说:“托大王的福,今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土地收成好,有的土地收成差吗?”师旷又问。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是因为土质,有的说是因为水利。

师旷等他们说完,才缓缓开口:“你们说得都对,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耕种的方法。懂方法的人,能让贫瘠的土地长出好庄稼;不懂方法的人,再好的土地也种不出东西。”

他顿了顿,继续说:“教育也是一样,能让人明白道理,掌握方法,不管是种地还是做事,都能事半功倍。”

乡绅们沉默了,显然在认真思考师旷的话。

那个胖乡绅突然开口:“先生说得有道理,俺村里就有个识字的,教大家用新的方法种地,收成确实比以前好。”

其他乡绅也纷纷附和,说自己那里也有类似的情况。

师旷笑了笑。

“所以啊,劝学不是让大家不种地,是让大家种好地,过好日子。”

乡绅们顿时明白了,纷纷表示支持劝学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