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楚看着董永的背影,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
“你说,他以后会怎么样?”她好奇地问。
“会过得很好吧,”晏辰走到她身边,“他那么努力,又那么善良。”
离开那个小镇的时候,董永来送他们。
他送给晏辰一把自己做的木剑:“公子,这是我亲手做的,希望您能喜欢。”
晏辰接过木剑,发现上面刻着一行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阿楚忽然注意到,董永的袖口露出一截红色的丝线,看起来像是女子所绣。
原来,就算没有卖身,他也遇到了心仪的姑娘。
史书上只记载了他的孝顺,却没说过他也曾为了尊严而挣扎。
也许,真正的历史,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雨丝斜斜地打在脸上,带着一股潮湿的泥土气息。
阿楚缩了缩脖子,发现自己站在一片荷塘边,荷叶被雨水打得噼啪作响,却依然挺立着。
“看来这次是鲁班的副本,”晏辰指着不远处一个正在观察荷叶的中年男子,“那应该就是鲁班了。”
阿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男子正小心翼翼地触摸着荷叶表面,似乎在研究什么。
“他在看什么呢?”阿楚好奇地问,“不就是片荷叶吗?”
“你可别小看这片荷叶,”晏辰笑道,“马上就要诞生一项伟大的发明了。”
果然,鲁班看了一会儿,忽然眼睛一亮,转身就往家跑,嘴里还念叨着:“有了,有了!”
阿楚看得莫名其妙:“他这是怎么了?被雨浇傻了?”
“他是想到造伞的方法了,”晏辰解释道,“你看荷叶的结构,雨水落在上面会顺着纹路流走,不会打湿叶面。”
阿楚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伞是这么来的啊。”
他们跟着鲁班来到他家,发现这是一个简陋的木工坊,里面堆满了各种木料和工具。
鲁班一进门就忙活起来,他先锯了几根竹子做骨架,又找来一些丝绸,按照荷叶的形状缝制起来。
阿楚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忍不住赞叹:“这家伙真是个天才,看片荷叶就能发明伞。”
“天才也需要观察和实践,”晏辰拿起一把鲁班做的木锯,“你看这锯齿的设计,多巧妙。”
鲁班忙活了半天,终于做出了一把雏形的伞,但试了一下发现,伞骨太软,撑不住丝绸的重量。
他皱着眉头,显然很不满意。
“需要加点支撑,”晏辰忍不住提醒道,“在伞骨中间加个横杆试试。”
鲁班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会有人给提建议,但他还是照做了。
加了横杆之后,伞果然稳固多了,但还有个问题,伞面不能收起来,携带很不方便。
“这个简单,”阿楚灵机一动,“弄个可以活动的关节,不用的时候就能收起来。”
她一边说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出折叠伞的结构。
鲁班看得眼睛发亮,他拍了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他立刻动手改进,很快就做出了一把可以折叠的伞。
试了一下,果然好用,既能遮雨又方便携带。
鲁班高兴得像个孩子:“太好了!以后下雨天大家就不用淋雨了!”
阿楚看着他开心的样子,忽然觉得很有成就感:“没想到我们也能参与发明创造。”
“这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晏辰笑着说,“不过我们这个肩膀有点超前。”
接下来的几天,鲁班又做了很多把伞,送给邻居和朋友。
大家都觉得这是个神奇的发明,纷纷称赞鲁班的智慧。
鲁班却总是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还有两位年轻人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