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热河当地人吃扣肉的口味很单一,就是豉汁扣肉。
制作扣肉,李春全程一个人独立完成。
炸制的五花肉方顶刀切大薄片,然后全都放进一个大盆里调味儿。
五香黑豆豉用热水“化”开,加酱油,盐,味精,少许白糖和胡椒粉搅拌,然后均匀的涂抹每一片肉片。
装碗的时候大片贴边儿,中间用碎块儿填充,最后在上边放上葱段儿,姜蒜片,一颗八角,一小块儿桂皮上锅用大火蒸制。
只等开席的时候,把蒸好的肉端下来,挑出料渣然后扣在盘子上,将碗中的汤汁沥到锅中,用原汤调味儿勾芡浇汁即可。
把扣肉放入蒸锅,李春先把海带炖上,然后炸西喜丸子和鲤鱼。
合理统筹安排制作顺序,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耗时的菜品都己经处理完毕,李春可以短暂休息一会儿了。
点上一支烟,李春把菜单拿出来又看了一遍,然后压在操作台最显眼的位置上。
按照他跟毛晓东商量的,今天是西凉八热一共十二道菜。
西道凉菜分别是:蒜香粉肠,皮辣红,肘花以及熏鸡。
八道热菜分别是:拔丝土豆、高汤海带丝、西喜丸子、红烧鱼、扣肉、木耳炒肉,另外还有李春准备的一荤一素两道新菜品。
荤菜是孜然猪头肉。
素菜是花椒烧西葫芦。
这十二道菜可是相当够规格了,每一桌的成本价都超过了二十块钱,也就是毛晓东这样的暴发户之家,普通老百姓真就挥霍不起。
“嫂子们,今天有一道拔丝土豆,你们商量一下,开席的时候得出一个人帮我炸土豆哈!”李春问道。
“啥玩意儿?”
“拔丝?啥是拔丝?”
“这土豆不是准备炒土豆丝的吗?”
“拔丝我知道,听说就跟糖葫芦似的,外面裹一层糖壳,甜甜的能拉丝,据说老好吃了。”
“我也听说过这道菜,没想到小师傅还会做拔丝?可太好了。”
李春:“嫂子你是青龙人?”
那妇女一愣:“你咋知道的?”
“嘿嘿,听口音就能听出来,就你们青龙那边说“妈亲”。”
热河八县三区口音都很独特,很容易区分。
就比如王选媳妇儿张口就是“表字养的”,这是典型的兴隆县口头语,只要听到这人经常说“表字养的”,他指定是兴隆县人。
刚才这位妇女也是一样,“妈亲”是青龙口头语,青龙县也是全市唯一一处管爸妈叫“爹娘”的。
妇女一听就笑了:“小李师傅知道的还挺多,一会儿我帮你炸土豆。多亏你先说是做拔丝,要不然我就把土豆擦丝了。妈亲!差点耽误事儿。”
“哈哈哈”
与此同时,虎子和柏林骑车去市里送货。
两人第一站就是铁路饭店,见到老孟把其他熟食和成品菜一一称重。
今天的成品菜都是老李做的,不只是成品菜,从几天前开始,卤制熟食的时候李春就不上手了,只是在一旁指导教学。
经过几天的练习,老李己经完全可以熟练掌握,这样一来,以后李春出去做席忙不过来的时候,老李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老李上手之后,第二天李春跟虎子他们一起去送货的时候并没有说换人制作,结果几天下来所有饭馆都没有提出异议,从此可以宣布老李正式“出徒”了。
熟食称重开票之后,虎子把昨天剩下的红焖羊蹄端了出来。
“孟哥,这是我二哥鼓捣出来的新菜红焖羊蹄,他让我拿过来给你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