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临时厨房照了一张,把临时搭建的简易凉棚,热气腾腾的大锅,一排水缸以及忙碌的妇女们全都纳入镜头中,将八十年代农村大席最真实的一面记录下来。
唯一的遗憾是镜头中没有自己,这年头会照相的普通百姓凤毛麟角。
李春这台照相机倒是有自拍功能,只是没有三脚架不方便,他可不敢把相机交给外人摆弄,万一把相机损坏,照片曝光,都没处说理去。
李春估计毛家这么大的场面,没准儿会请照相馆的师傅,要是有请的话,开席的时候一定要找专业人士帮忙给自己也照一张。
李春抽根烟休息一会儿,拿出自己的订制刀具开始切肘子和蒜香粉肠。
肘子从中间一分为二,切得时候随时调整角度,尽量切大薄片。
蒜香粉肠斜刀切,这样切出来的香肠片面积更大。
两种熟食切出来先放在盆里盖好,要等临开席的时候才能摆盘,若是这会儿装盘,没等开席就干了,大大影响口感。
熏鸡先不着急处理,上桌之前首接用手撕,人多力量大,分分钟就能搞定。
今天支席的油盘都由总理毛吉祥负责,搭炉灶,搭凉棚这些准备工作都不用李春提前准备,他只要负责做菜即可,李春首呼从来没有如此省心过,关键是还没出任何岔子。
要是每个请自己做席的东家都能准备的如此充分,那可就太舒坦了。
噼里啪啦
十点半左右,毛家门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接亲的队伍回来了。
李春远远看到一辆拖拉机打头,后面是一辆系着大红花的130小货车,后车厢上立着贴着大红喜字的电冰箱和彩色电视机的包装箱,这套“配置”在八十年代绝对堪称豪华。
车子到了院门口瞬间被上百村民包围了,叫好声,起哄声交织成一片,场面那是相当热闹。
李春本想看看暴发户的儿子娶的媳妇儿长得啥样,可惜外面人满为患,根本看不见。
打下手的妇女们也跑过去看热闹,回来之后主动跟李春分享。
“李师傅,这么热闹你咋不过去看看?”
李春笑道:“我这还忙着呢,就不去凑热闹了。这老毛家是万元户,毛晓东又是大单位的正式工人,他娶的媳妇应该也是非农业吧?”
妇女撇嘴道:“那不是,非农业有啥好的?这年头有钱比啥都好使,城市户口能有老毛家有钱啊?”
“人家毛晓东说媳妇儿不看门户,长得好看能生养比啥都重要。新娘子是二道河子村长家的老姑娘,不仅人长得漂亮,据说她家嫁出去的两个姐姐都能生,而且个个都是大胖小砸!”
“这都计划生育了,能生养有啥”
“”
这时新人进院儿,李春总算是看清楚了。
毛晓东穿着一身黑西装,头发抹的油光铮亮,嘴角都要咧到后脑勺了。
旁边他的媳妇儿一身红色连衣裙,头发高高盘起,头上还插着一些红色的假花。
远远看到这身儿装扮,李春的脑海中莫名其妙浮现出杨宝忠他姨的“音容笑貌”,情不自禁打了个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