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章陵郡实际上还在刘表手中,而曹操的人马已经到了新野,在进一步就是章陵的地界了。
章陵太守蒯越自然是受到影响最大的人。
一方面,蒯家是荆州几个大家族之一,身为家族掌舵人,他必须考虑家族利益,不管谁将来主持荆州,家族利益不能受损。
另一方面,蒯越是个聪明人,他心里清楚刘琮绝对不是曹操的对手,两家若是打起来,先不说蒯家站在哪一方,单单章陵郡太守之位能否保得住还另当别论。
曹操都已经到家门口了,他任命的章陵太守也已经到跟前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曹操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大军南下数十里,章陵郡便会落入曹操之手,蒯家他这个章陵太守自然得让位。
所以,想要保住太守之位,保住家族利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劝说刘琮投降,以便在曹操面前立功。
于是,他召集了东曹掾傅巽等人,商量着如何劝说刘琮投降。
众人虽然惊讶,但细细一分析,也就明白了蒯家的决定。
面对年幼的刘琮,这些人摆出了一副长者姿态,语重心长地跟他说:“逆顺有一定的道理,强弱有一定的形势。以臣属的身份去抗拒天子,是对国家叛逆;以刚接手的荆州去抵御朝廷大军,必会陷入危险;依靠刘备去对抗曹操,一定失败。这三个方面我们都不行,拿什么去对付曹操大军。
而且将军您自己考虑一下,您比得上刘备吗?如果刘备挡不住曹操,则即使是投入荆州的全部力量,也不足以自保;如果刘备挡得住曹操,则他就不会再居于将军之下子。”
刘琮一听,妈呀,说得真有道理。
明明是他刘琮跟曹操打仗,打赢了是刘备的功劳,刘备占据荆州,打输了是曹操占据荆州,说来说去跟他刘琮没有任何关系啊。
那投降又有何妨,不如直接一点。
刘琮听从他们的意见,以荆州投降曹操,派人用朝廷过去颁的符节去迎接曹操。
曹军将领看着前来投降的刘琮和荆州诸多官员,心中生疑。
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天上掉馅饼,哪有这么好的事。
娄圭却对曹操说:“现天下分裂,各地割据势力都贪图用代表王命的符节来抬高自己的身份。这次送来符节,必定是真心诚意。”
曹操转念一想,也是,自己担心的是刘备,而不是刘琮。
刘琮投降了,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刘备少了一个帮手,还会让刘备失去荆州的支持,将来与刘备交手之时也能轻松一些。
于是,曹操接受刘琮的投降,继续进军。
驻扎在樊城的刘备不知道新野的情况,过了很久才察觉情况不对。
他派遣亲信去问刘琮,刘琮命令属官宋忠去向刘备传达旨意。
刘备大惊失色,对宋忠说:“你们这些人真能瞒得住事,如今大祸临头才讲出来,实在是太过分了!”
他气愤地拔出刀指着宋忠,又说:“如今即使砍下你的头,也不足以解我心中的愤恨,而且我也耻于身为大丈夫而临别时还杀你们这些人。”
宋忠得以保全性命,屁颠屁颠地跑回襄阳去了。
说实在的,刘备很少大雷霆,这一次是真的被刘琮和荆州这些官员的做派气疯了。
不过回过头来想想,刘琮的做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他刘备不是荆州的官员,也不是刘琮个人的属官,只是依附在荆州的另一个诸侯罢了,荆州有什么变化自然不需要通知他。
面对曹操大兵压近,刘备立刻召集部属,共商对策。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