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清流党 严党 > 第263章 强军问策上(第1页)

第263章 强军问策上(第1页)

酒过三巡,宴席渐散。

大多数宾客已纷纷告辞离去,唯有英国公张溶、怀远侯常远志、阳武侯薛翰和灵璧侯汤佑贤四人仍在推杯换盏,喝得面红耳赤。

"再来一坛!"阳武侯拍案高呼,震得桌上杯盘叮当作响,"今日不醉不归!"

灵璧侯折扇轻摇,月白蟒袍上已沾了几滴酒渍,却仍举杯笑道:"薛兄豪气!不过。。。"他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站在厅角的陈恪,"主人家怕是等急了。"

陈恪嘴角微扬,这些位高权重的勋贵们哪会真如表面这般肤浅?

他们故意留下,无非是想寻个私密谈话的机会。

他缓步上前,拱手道:"几位叔伯海量,晚辈佩服。书房备了上好的武夷岩茶,不知可否赏脸一品?"

厅内霎时一静。

英国公手中的酒杯悬在半空,他眼闪过一丝诧异——这小子竟如此通透?

这安静只持续了几息,阳武侯便大笑着打破沉默:"靖海伯赏茶,我们几个老家伙岂能不给面子?走走走!"

"同去同去!"灵璧侯折扇"啪"地合拢,起身时蟒袍下摆带起一阵风。

怀远侯常远志捋须微笑,眼中精光闪烁,却一言不发。

英国公缓缓放下酒杯,他起身时膝盖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却仍挺直腰板:"既如此,叨扰了。"

陈恪侧身引路,眼角余光将几位勋贵的表情尽收眼底。

他们看似醉态可掬,实则步履稳健,哪有半分醉意?

穿过三重院落,月光如水般倾泻在青石板上。阿大早已守在书房外,见众人到来,无声地推开雕花木门。

书房内,四盏青铜油灯将空间照得通明。紫檀木书案上摆着一套钧窑茶具,茶香氤氲。

墙边书架直抵房梁,整齐码放着各类兵书与典籍。

"英国公请上座。"陈恪恭敬地指向主位。

英国公也不推辞,径直走向那张黄花梨圈椅。

其余几人依次落座,陈恪则自觉地坐在最末的位置——这番安排让几位勋贵暗自点头。

年轻人知进退,懂得给长辈面子,实属难得。

阿大悄无声息地奉上茶点,又悄然退下,将房门轻轻带上。

好茶!"灵璧侯轻啜一口,赞道,"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当真是武夷正岩所产。"

"侯爷慧眼。"陈恪微笑,"这是内子从娘家带来的马头岩肉桂,据说一年只产十余斤。"

英国公不动声色地品茶,目光却在书房内逡巡——墙上挂着戚继光手书的《纪效新书》摘录,书架上一排排兵法典籍。

"贤侄这书房倒是别致。"英国公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如磨刀石,"比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翰林强多了。"

陈恪谦逊道:"国公爷过奖,晚辈不过略通皮毛。"

"皮毛?"阳武侯嗤笑一声,"三千新军全歼七千倭寇,这叫皮毛?那老夫这些年打的仗算什么?过家家?"

怀远侯适时插话:"薛兄莫急,贤侄自有高见。"

书房内气氛微妙起来,四位勋贵看似闲聊,实则都在等陈恪先开口。

陈恪心知肚明,却也不急,只是殷勤劝茶。

"这点心。。。"英国公拿起一块金华酥饼,突然话锋一转,"令堂手艺甚佳,倒让老夫想起当年。"

两刻钟过去,话题从边关风雪聊到江南烟雨,从太祖北伐说到永乐迁都,却始终无人触及正题。

陈恪暗自好笑——这些老狐狸,分明是在和自己比谁更沉得住气。

终于,英国公放下茶盅,瓷器与紫檀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靖海伯,"英国公直视陈恪,眼中精光暴射,"宴席间你说苏州之战乃侥幸,老夫虽年迈眼花,心却不瞎。今日既无外人,何不开诚布公?"

书房内霎时安静下来,只听得见油灯燃烧的噼啪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