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严党和清流党 > 第375章 青词为重策论次之(第2页)

第375章 青词为重策论次之(第2页)

唯有陈谨,虽也恭敬行礼,眼神却带着一种近乎痴迷的专注,紧紧追随着陈恪的一举一动。

陈恪请三人重新落座,侍女奉上香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气氛在茶香氤氲中稍显缓和,但交谈的内容仍是些官场寒暄和考场轶事。

陈恪并未因身份而倨傲,言谈间反而透出一种远超年龄的沉稳和老练,仿佛久历宦海。

这份气度,让殷、梁二人心中那点因陈恪年轻而产生的微妙不适渐渐消散,几乎忘却了眼前这位靖海伯的实际年龄。

“说起来,当年殿试放榜前,我也是如坐针毡。”陈恪啜了一口茶,语气轻松地提起往事,试图拉近距离,“紫禁城的大殿空旷肃穆,丹陛之下,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那份紧张,至今想来,仍觉手心出汗。”

他寥寥数语,便将昔日那个紧张考生与眼前位高权重的伯爷形象奇妙地重合起来,瞬间戳中了三位新科进士此刻最真切的心境——殿试在即,他们心中也正被同样的紧张和期待填满。

“座师天纵奇才,殿试夺魁自是水到渠成。只是……”殷士儋儋斟酌着开口,眼中带着求教的渴望,“学生等驽驽钝,敢请座师点拨一二,这殿试应答,可有需要格外注意之处?或是有何关窍?”

梁梦龙也坐直了身体,目光炯炯地看向陈恪。

陈恪放下茶盏,目光在三人脸上缓缓扫过,嘴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声音清晰而平静:“若论关窍,倒也简单。八字足矣:‘青词为重,策论次之’。”

此言一出,厅内微微一静。

殷士儋儋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又迅速展开,但眼神深处那抹属于实干派的清高和不以为然,还是泄露了一丝痕迹。

梁梦龙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又有些索然,显然对钻研此道兴趣缺缺。

他们都明白陈恪说的是实情,是通往嘉靖帝心意的捷径,但这与他们心中“经世致用”的理想似乎背道而驰。

唯有陈谨,那双略显木讷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

如同干渴的旅人发现了甘泉。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盯着陈恪,迫不及待地问道:“座师!学生愚钝,恳请座师明示,这青词写作,有何关窍?如何方能……方能得窥天道玄机,贴合圣心?”

陈恪将三人的细微反应尽收眼底。

殷、梁二人的兴趣缺缺在他意料之中,而陈谨这近乎狂热的求知欲,则正中他的下怀。

他心中那个“甩锅青词”的念头愈发清晰。

他端起茶盏,轻轻撇去浮沫,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对着目光灼灼的陈谨,缓缓开口:“青词之道,首重心诚,次重玄理。需引经据典,勾连天人,辞藻华美而意境缥缈,字字皆要暗合阴阳五行,句句需得呼应星宿列张……”

陈恪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将青词写作的“精髓”——那些看似高深实则空洞的“门道”,用最正统、最符合文人期待的“圣学”话语包装出来。

他讲得并不深奥,却足够唬人。

殷士儋和梁梦龙听得心不在焉,出于礼貌只能频频点头。

陈谨却听得如痴如醉,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恨不能立刻掏出纸笔记下。

陈恪的每一句话,落在他耳中,都如同天籁纶音,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圣意”的神秘大门。

看着陈谨那副全神贯注、恨不得立刻去实践的狂热模样,陈恪心中大定,笑意更深。

这个痴迷学问、心思单纯的书呆子,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青词工具人”。

只要稍加引导,日后西苑精舍那些劳心费神的玄虚文章,就有着落了。

“学生谨记座师教诲!”三人再次躬身行礼,齐声应道,言辞恳切。

但陈恪心如明镜。

殷士儋儋和梁梦龙的感谢,是礼节性的,是出于对座师提点的尊重。

唯有陈谨那声发自肺腑的“谨记”,以及他眼中几乎要燃烧起来的炽热光芒,才真正将这八个字刻进了骨子里。

这个书呆子,是真的听进去了,而且准备在这条“通天捷径”上,全力以赴。

送走了三位门生,厅堂内恢复了宁静。

陈恪踱步到窗边,望着东暖阁方向依然亮着的灯火,心中那份对常乐的牵挂再次涌上。

新科进士们的拜访如同插曲,而即将诞生的新生命,以及那个用哀怨眼神控诉他的小女子,才是他此刻最深的羁绊。

喜欢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请大家收藏:()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