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盗墓南北派怎么划分 > 第二百七十四章 海和尚(第2页)

第二百七十四章 海和尚(第2页)

这场洪水之浩大,使得华夏大地几乎沦为一片海洋,同样也将安徽这边的‘凌家滩古国’和‘大溪文化古国’彻底摧毁。

而我家那本古籍上的记载,正是我爷爷在1955年的时候,在探寻大溪文化古国的旧址上,所推测出来的。

我依稀记得记载上是说,当时在洪水来临之后,大溪文化古国之地,被尽数摧毁,一部分大溪古国先民逃往了山上,得以获救,而绝大部分之人,则是死于这场灾难之中。

至于那海和尚,如书上所言,正是由这些死去的大溪古国先民所化,因为他们死前多有不甘,以至于死后怨气难平,这才变成了传闻中那种半人半猴的海怪。

但我认为,我爷爷的这种说法并不可靠,倘若这海和尚,真是那些死去的大溪古国先民所化,那它们也应该是变成‘水尸’或是‘水鬼’,而不是像这种有生命体态的‘怪物’。

我倒是觉得,有一种说法更加贴近这‘海和尚’的由来,那就是人类进化论。

这个说法,还是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听一位老师说的,她说在很遥远的远古时期,也曾爆发过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

在当时的大地上,生活着一种古猿(人类前身),它们为了躲避洪水,只能是跑到了山顶居住,但由于食物缺乏的原因,最终饿死了一大部分。

没办法,它们后来也只能是开始以捕获‘海洋生物’为食,久而久之,有极小一部分的古猿,渐渐的适应了海洋,等到洪水退去,它们也就跟随着大水进入了海洋生活。

而这类跟随海洋而去的古猿名字,我那位老师则是将其称之为‘水猿’,所以,这个传说要是真的话,我倒是觉得这‘海和尚’,应该就是她口中所说的这种‘水猿’。

事实上,我们刚刚所见的那个‘海和尚’,除了全身无毛和有三只眼之外,其形态和各方面的特征,也的确和猿猴无异。

听到这,余雯雯也表示赞同这个说法。

至于我爷爷所记载的那个传说,实际上也并非是大溪文化古国所传承下来的,而是他在良渚文化遗址上进行参考,所得出的一个假想!

毕竟大溪文化古国,存在于距今5300多年前,而它在洪水过后,就已经被彻底摧毁了,而良渚文化,正是建立在大溪文化古国,与凌家滩文化遗址上的古国之一。

当然了,这个良渚文化其实跟古越族祖先,天皇氏所创‘良渚古国’息息相关。

它的由来,正是良渚古国的末代君主有巢氏,举族迁徙至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以及大溪文化古国遗址之间,这才形成了良渚文化,后又更名为古巢国,至此良渚时代结束。

但巧合的是,这个良渚文化(古巢国)与大溪古国文化的覆灭,几乎如出一辙。

根据几十年前,所出土的陶寺遗址文化的记载上来看,赫赫有名的‘良渚古城’于公元前3300年所建,延续一千多年后,于公元前2300年被洪水所毁灭。

而良渚古城的覆灭,与陶寺古国(尧帝时期)的崛起,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而这场洪水,于史册上也有记载,正是鼎鼎大名的‘共工怒触不周山’。

至于共工,相信大家也都认识,在神话传说中,他是上古水神,因不服炎帝之孙颛顼的继续,与之发生大战,从而触动‘大周山’,导致天柱断裂,天洪落入人间。

但在现实中,共工其实也是炎帝的后代,是上古时期的水官,他利用‘堵塞’的办法进行治水,可最终导致决堤,而这恰恰正是当时‘洪水泛滥’的历史真相。

再后来尧帝‘禅位’于舜帝,见崇伯鲧(大禹之父)以筑提堵水之法,治水九年不成,方才重用大禹,历时十三年这才彻底解决水患。

这也就有了后来,‘大禹治水’的传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