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形变能力设想,那不成变形金刚了?(5000字)
李风庭本以为远程控制武装机器人的延迟可能会到500pg值,结果没想到连400pg都没过就这个延迟数据,绝对超预期的。
因为正常情况下根本用不到1500公里那么远的距离,战争状态下,操作武装机器人的人类战土并不需要部署在上千公里那么远。
大后方在距离前线战场100公里以上200公里以内完全足够,寻常火炮射程根本就够不着。
若是求稳,也可以再延长100公里。
让操作员部署在距离前线300公里的大后方,这个距离,敌人想越过前线的武装机器人攻打后方的操作员部队,就只能用导弹了。
但要实现300公里距离的导弹突防,敌人打击成本是会蹭蹭增。
而且己方也不可能让控制武装机器人的操作员密集扎堆,一定是分散开来的,操作员在全向运动平台里移动,可以在一个固定位隐蔽起来。
对敌方而言,哪怕是导弹最终艰难突破300公里内布下的重重防御网,最后都不知道打哪才好,会有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力感。
按照现在的数据结果来看,如果距离缩短至200公里左右,延迟可能会下降到50pg值。
这个延迟数值,就算是玩家打游戏的体验都是很舒服的pg值区间了。
陆安瞄了眼李风庭说道:“若是有预警机的辅助,或者是用一个比较大型的无人机改装一下,
作为信道中转强化,延迟还能进一步得到优化。”
闻言,李风庭点了点头说道:“真要是在战争状态,肯定不会吝啬几架无人机的辅助。”
比如要是进入巷战,战场环境有很多建筑物阻挡,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无人机盘旋高空提供信号支持。
甚至招募一些技术很高的无人机飞手,控制穿越机在建筑内部快速穿插,进一步增强部队的整体态势感知能力,相当于已方是地图全开跟敌人打。
陆安沉声说道:“不过要想实现1000公里距离远程控制达到50pg值以下,至少需要5g通信技术的支持。当然,在当前的通信技术水平下,在距离上做些妥协,在机器人本身的硬件和软件算法上做些优化,也能达到使用标准。”
关于5g通信技术这个问题,陆安倒也没打算自己去搞。
交给仲兴、桦为那些通信公司去点亮这个科技树就行了,虽然陆安也能轻松搞定,但他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所有的科技树都自己去点亮。
同时也得让别人有饭吃、有生存空间,不然睁开眼全都是对手,一个朋友都没有。
李风庭大为满意道:“能取得目前的效果已经非常不错了,解决有无问题,剩下的就慢慢来吧。”
陆安瞅了眼屏幕上的数据,自顾自地说:“远程控制下的命中率稍微有点低了,不过问题不大,有优化方案可以搞定。”
闻言,李风庭好奇道:“哦?”
陆安微笑道:“这个不难,让智能辅助瞄准系统有一个延迟修正即可。”
现在的李风庭对于陆安说能搞定,他是一点都不怀疑了。
这年轻人的技术开发能力实在过于强悍,他说能搞定的技术痛点,目前就没有搞不定的,关键解决技术问题的效率还贼快。
随着本次测试结束,李风庭跟陆安在基地里的一个会议室沟通进一步的事宜。
“陆安同志,军部内最近也在探讨打造纯机械化混编部队的可能性,你开发的武装机器人的火力虽然相较于传统步兵有了成倍提升,但仍处于轻火力范畴。”
“军方的设想是,能不能开发一种具备重火力输出的机械作战单位,也能象武装机器人那样远程控制,让战士在大后方操作。”
“最好还是具备全地形能力,跟武装机器人混编构成纯机械化作战兵团。”
李上校这话,字里行间都在表达对火力不足的焦虑。
显然,看着陆安团队取得如此超预期的进展,军方也更加敢想了,最近就在不断研讨打造纯机械化混合作战兵团的构想和可能性。
李风庭补充道:“此外,还需要一种专长型机械单位,它的定位是后勤医疗,发挥战场医疗兵的作用,当然‘医疗’对象是武装机器人,对战场上那些机体结构受损减员的战斗机器人进行快速检修、快速更换受损部件。”
既然都要打造纯机械化混编作战兵团了,前线就不能有人类战土,全都实现机械化。
那么医疗机器人也得有,这样前线“受伤”的战斗机器人失去战斗力时,在更换受损部件、快速修好后,立马就能原地复活再次添加战斗串行。
这就是人类战士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了,人类战士受伤了,很难继续战斗。
轻伤都得十天半个月痊愈,重伤的话就只能送到大后方。
但是机器人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战斗过程中受损部件一换,直接就能原地爬起来再战,
有了专长型的医疗机器兵添加到前线,就意味着机械兵团具备实时战场回收能力,进而转化为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