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具备量产能力?
这不只是广大吃瓜网友们很关心的事情,包括很多业内同行、投资圈也都非常关心,甚至在国际上欧镁诸国更关心元界智控的r1机器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不过元界智控现在只是在秀技术实力,至于这些问题,并没有正面回应。
甚至具体的性能参数也没有爆料,让外界自己推测自己去猜。
目前,r1机器人确实还没有量产能力,因为子公司元界制造旗下的超级工厂还没有完工,预计要到10月份左右才能竣工实现投产。
而且眼下电池这一块还没有解决。
但电池也快了,固态晶格电池技术的开发进度已经到了尾声。
月底。
元界智控研发大楼3号实验室内。
实验室里的空气弥漫着臭氧和超纯氩气的冰冷气息,还有一丝微不可察的、属于高能真空设备的金属焦糊味。
巨大的透明隔离罩内,编号为“晶格1号”的电池原型静静地放置在紧密夹具上。
它的外壳是磨砂黑的复合陶瓷,反射着无影灯的白光。
陆安身穿特质实验服站在控制台边缘,他的目光穿透隔离罩的强化玻璃,盯着那块小小的黑色方块上。
“老大,所有系统就绪,拓扑电解质层最后一次应力仿真通过,界面阻抗稳定在缺省阈值以下。”团队成员马毅飞的声音通过内部通信传来。
旁边的一块显示屏幕上,代表着拓普离子晶格(tic)隔膜的三维模型正闪铄着稳定的蓝色光。。”另一名工程师汇报。
集流体微孔中那镓-铟-锡合金正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近乎完美的镜面光泽,在夹具电机的轻微压力下,极其缓慢地流动着。。”
又一项确认报告传来。
马毅飞等人都很紧张,不过陆安异常淡定,他从容不迫的有序指挥着实验进程。
那氟代聚阴离子与硫的复合物,被纳米级的拓扑离子导体精确地包裹、引导。程序,目标5c倍率,10的soc充入。”
充电倍率以“c”表示,1c代表1小时内充满电量。
5c即5倍于1c,也就是只需要12分钟就能完成从0到100的充电,传统的固态电池根本做不到5c充电倍率。
这时,马毅飞传来声音:“指令确认。激活。”
隔离罩内,肉眼无法察觉的变化已经开始发生。
高精度电源无声地施加着电流,控制室的主屏幕上,代表电压的曲线开始爬升。
旁边的阻抗检测图,那条代表界面阻抗的红色曲线,在最初的轻微颤斗后,便稳定在了一条极低的水平在线,甚至还有微微下降的趋势。
“拓扑信道激活,离子通量远超模型预测。”马毅飞的声音陡然拔高,兴奋得充满了难以置信。
陆安没有吱声,他的目光聚焦在另一个屏幕上。
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的实时影象,那是正极材料与tic隔膜接触的微观界面。
当电流加大,多电子反应开始,正极材料不可避免地发生膨胀。
就在这膨胀的应力即将撕裂界面的瞬间,屏幕上的影象让马毅飞等人都不由得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随后,那致密的离子晶格,仿佛活了过来。
构成晶格的超离子导体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其内部那些缺省的“莫比乌斯环”和“手性螺旋信道”结构开始了精妙绝伦的拓扑形变。
晶格就好象是柔韧的肌肉,又象最精密的折纸艺术,在微观尺度上发生着可逆的扭曲、拉升、孔洞的轻微开合。
膨胀的正极离子被这些拓扑形变温柔地包裹、容纳,应力被均匀地分散、吸收。
界面处,没有裂纹,没有剥离,只有一种动态的、完美契合着。
在图象的边缘,一滴被标记的液态金属在负极流体的微信道内微微荡漾,表面光滑如初,没有任何枝晶萌芽的狰狞痕迹。
“能量密度实时推算已达到理论值的95,还在上升。”数据工程师的声音带着狂喜的破音。
过了一段时间,马毅飞兴奋的几乎是喊出来:“5c充入10soc完成!!成了!我们成了!一遍就成了!不可思议!一遍就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