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应效仿高祖旧事,命边军坚壁清野,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气。
同时,可遣使臣,以大义责之,告谕其部落诸侯,言明利害,或可使其内乱自解。
此,方为不动干戈、安邦定国之上策。”】
【嘿,您听听,这话说的,多有水平。
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其实掰开了揉碎了,还是那个意思:
别打,先耗着。】
【他话音刚落,三皇子萧景琰那边就炸了。】
【“父皇!”萧景琰往前一步,
“丞相所言,乃治太平之策,非御狼敌之言!
北狄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与虎谋皮,焉有善果?
我大雍将士,岂能坐视国土沦丧,百姓被屠,而在此空谈高祖旧事!”】
【“儿臣请命!愿亲率京畿大营二十万锐士,即刻北上!
不将狄人赶回漠北,不令贼寇血债血偿,儿臣,誓不还朝!”
这话,真是热血沸腾,他身后的武将集团,个个听得是摩拳擦掌。
太子萧承嗣一看这情况,知道不能再让老三出风头了,连忙也走了出来。
他先是对着萧景琰温和一笑,赞道:“三弟忠勇,实乃国之栋梁。”
随即,他面向泰和帝,躬身奏道:
“父皇,三弟之心,天地可鉴。
然京畿大营乃拱卫国都之根本,倾巢而出,则京师空虚,此乃兵家大忌。
依儿臣之见,可先命边疆宿将主持战局,稳住阵脚。
三弟可为监军,坐镇后方,总调度粮草军械,
如此,前方无后顾之忧,后方有大将坐镇,方为万全之策。”】
【您瞧瞧,这话说的,多有水平。
既没同意和谈,显得自己不软弱;又没让老三带兵,怕他功劳太大。
还顺手想把老三的兵权给削了。
这一下,朝堂上可就彻底乱套了。
文官集团跟着丞相,高喊“圣人之道,不战为上”。
武将集团跟着三皇子,怒吼“血债血偿,不死不休”。
太子呢,在中间拉偏架,一会儿说“丞相言之有理”,一会儿说“秦王忠勇可嘉”。】
【吵得泰和帝脑仁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