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想了一想,突然福至心灵。这那是多啊,明明是嫌少说的反话呢。
哼,枉费他前短时间还觉得新来的这个县令是个好的,没想到比上一个更贪。
哎,可是有什么办法?
村长认命的又拿出一串铜板,“看我看我,人老了数数都不会了。”
第222章交税
陈衙役看着手心又多出来的铜钱,只觉得喉咙痛。
这段时间,他因为这事已经解释了很多次了。基本上每到一个村庄就要说上一次。
“顾村长,我说的是实话,县令大人交代了,赋税是多少我们就收多少,绝对不能多收一文钱。所以这些钱你快些装好,也通知一下村民,自己提前计算好数量,可别多拿了。”
多拿他还得捡出来,平白增加了他的工作量。
顾村长只觉得手中的铜钱沉甸甸的。这世界上会有这样好的官?他是不相信的。
听说新县令是京都来的贵人,家里有权有势。
想起大儿子前几天回来带来的消息,新县令多次约谈县里的商户。他觉得自己发现了真相。
这新县令不是不贪,是看不上他们这三瓜两枣呢。
但不管新县令是怎么想的,反正获利的是他们。
村长揣好钱后又往称粮的地方走去。
定睛一看,还真是和往年不一样。
往年负责称重的衙役会一直用脚踹装粮食的箩筐,然后一直说“不够,不够。”老百姓只能不断的往里倒谷子。
而被他踹落的粮食,老百姓是不能去捡回来的。
那归谁呢?反正不归老百姓。
可今年,衙役们只是轻轻摇晃着箩筐,保证箩筐装实了。
然后册子上记录的多少,他们就收多少,一分多的都不要。
还真是稀奇。
顾嘉月到的时候,衙役已经收了将近一半的赋税了。
一路上她已经听到了村民们的议论,今年的税收和往年不一样,新县令应该是个好官。
老百姓其实很容易满足,就比如少拿他们几十斤粮食,他们就会很高兴。
等排到顾嘉月时,陈衙役拿了册子翻了翻。“顾玄海家的?”
爷爷和大伯二伯挑着粮食上前,“是是是。”
“顾玄海,顾黄平,水田十亩,旱地二十亩。需交田税水稻二石,玉米二石。家中人丁共十八人,其中十五岁以上十五人,需要缴纳人头税一千八百文;十五岁以下三人,需要缴纳一百五十文。去年顾黄台参与修建水利,可减免二人的人头税一年,所以只需要缴纳一千七百一十文。”
一千文差不多相当于一两银子,顾家这一大家子人光人头税就要缴纳将近二两银子。这还是在郑清和下令不许剥削的后果。
顾嘉月看着爷爷从怀里拿出拿用麻绳穿着的铜板,心中十分不得劲。
奶奶拍了拍顾嘉月的手安抚道:“已经很好了,往年最起码得多交一百文呢。”
“不过幸好有你,今年交了税也不会太难。”
因为今年顾嘉月修建学堂,给了高工钱。然后家里的孩子在学堂吃饭,又省下了口粮。家中的男人还在造纸坊工作,每个月还有几百文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