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回府之后,老都管上前,把今日的拜帖一一读给他听。
待听到陈绍两个字的时候,他摆了摆手,说道:“让这个先来。”
不一会,下人引着刘光烈来到堂中。
刘光烈恭躬敬敬地行礼之后,这才递交上陈绍的书信。
蔡京看后,等了一会才道:“我知道了。”
说完挥了挥手,让他们退下。
他的精力毕竟有限,说话做事尽量简单,府上也都习惯了,马上就近乎是推着刘光烈退了出去。
刘光烈使钱、办事,非但是把好手,更是一把老手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
不过他心底也不郁闷,毕竟这是蔡太师,要是和常人一样,那才叫怪事。
蔡京扶额,没有想太久,就叫人把陈绍的书信在他眼前烧了,开始琢磨起其他事来。
陈绍让他帮忙上书,保荐他去平定江南方腊。
其实蔡京不想这么干,但是除此之外,却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地方厢军打不过,不能快速平定民乱。
西军精锐在河北,伐辽在即,南北奔波是兵家大忌。
既然没有更好的选择,蔡京就懒得再多动脑筋了,他不是神,并不能做到每件事都算无遗策,尽善尽美。
事实上,他更象是个补锅匠,从这里扣下点铁来,补那里的缺口。
在如今糜烂的局势下,尽量让事情变得没有那么糟。
而且蔡京出生时候,就是大宋文官士大夫阶层与皇帝共天下的时期。
这让他天生就对武人少了戒备。
退一万步说,陈绍真有贰心,那也是重演李元昊的旧事,在西北叛宋立国。
他去平方腊,对朝廷没有坏处。
把这件事记在心里之后,他又满心投入到整饬禁军财计的想法中去了。
这才是头等大事。
当今皇帝看重的,就是他的理财本事,这回既然皇帝要动禁军,自己一定要做好。
让年富力强的官家知道,这大宋的江山,不是谁都能帮他宰执的。
只有如此,才能重回相位!
刘光烈从蔡府出来之后,没有歇息,直接带着人,奔往童贯的府邸。
——
延安府,种家。
陈绍风尘仆仆,趟风冒雪,终于赶来。
因为种灵溪辈分大,他也跟着沾光,种府的后生们一口一个姑老爷,站在门口迎接。
陈绍笑呵呵地与他们寒喧一阵,便进到府中。
种师道把家里本就不多的子侄,带走了许多,去河北前线,准备让他们在伐辽战场上磨砺一番。
他的人马,虽然是负责‘掩护诸军’,但是伐辽这么大的战事,未必就能一帆风顺。
真有事,他们也得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