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
a区九栋客厅的灯光落在地板上,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
陆谨言靠在沙发里,面前摊着一份刚从集团秘书处顺回来的汇报副本。
不是她要的,是他们“例行通知”。
汇报标题写得堂皇:“五盘布控优化总结”,但她一眼就看到附页最后的名字:
范向东,落款字迹清晰。
她手指轻轻摩挲那三个字,没有多动,却在心里冷静地盘了一遍。
这个人,己经不是“帮她端水、备车、看人”的私人助理了。
他不是专业化的服务型人,也不是某个行业分支培养出来的标准型执行者。
他是可以绕开流程,首通结果的人。
他不仅能判断结构、看出漏洞、调控现场,还能把一整组顾问团队变成“执行工具”。
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最小反馈实现一个城市最难处理的物业问题。
而且不是一次,是连续十几次。
她很清楚,这不是哪家训练营培养出来的。
这是一个本身就带结构节奏感、判断机制、实际能动力、控制气场的人。
她不是因为喜欢他所以不放人,而是因为她己经看清了:
再过三个月,他就不需要任何包装,也能自己变成一个成名。
那时候,谁都抓不住。
第二天下午,陆怀中照常过来。
没有秘书,没有车队,连随身资料都没带。
他进门坐下,茶没动,话开门见山:
“我再说一次,我要人,不是要一次两次,是全线调动。
他留在你这边,只是资源浪费。”
陆谨言没抬眼,只翻着面前那份产业结构清单。
“资源浪费?”
她语气很淡:“你觉得现在这人用得不够?”
“不是不够,是不合适。”
陆怀中声音放缓,但态度坚定:“你留一个全能型调控人在你身边,是拿一把解结构的刀当茶匙用。”
“而你想把他拿去干什么?”
“调结构、看项目、补人手。
我这边缺的是能落地、能写方案、能带人的实战核心,他能做。”
她这才抬起头,语气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