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鸣刚进院门,就闻到了饭菜香,顾父正往桌上端白菜炖粉条,周姥姥坐在桌边摆碗筷,见他进来,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
“咋样啊一鸣?
今天春晓给你介绍的那个姑娘,喜欢不?”
赵一鸣被问得脸“腾”地红透了,从耳根一直蔓延到脖子,手都不知道往哪放,结结巴巴地说:“挺、挺挺好的……谢谢姥姥,也谢谢春晓。”
顾母端着玉米饼子从厨房出来,看他这模样,忍不住笑了:“行了行了,赶紧坐下吃饭,菜都要凉了。”
她把饼子往赵一鸣面前推了推,语气爽快,“一鸣啊,你都多大岁数了?
还老这么害羞可不行。
男子汉大丈夫,得敞亮、爽快、大方点,知道不?
喜欢就大大方方地追,扭扭捏捏的像啥样。”
赵一鸣知道顾母是真心为他好,红着脸低下头,乖乖应了声:“哎,知道了婶子。”
周姥姥在一旁帮腔:“你婶子说得对,咱不丢人。
英丫头是个好姑娘,你可得上点心。”
她给赵一鸣夹了一大筷子粉条,“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琢磨正事。”
顾从卿憋着笑,给赵一鸣倒了碗热水:“快吃吧,下午跑了半天,肯定饿了。”
赵一鸣捧着碗,小口扒拉着饭,耳朵却竖得高高的,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心里暖烘烘的。
虽然脸上还烫得厉害,但那句“喜欢”,却在心里悄悄扎了根,踏实得很。
周姥姥往赵一鸣碗里夹了块炖得烂乎的白菜,眼神里满是急切。
“一鸣啊,你跟那姑娘约没约?
下回啥时候再见面啊?”
她放下筷子,语重心长地说,“你要是真相中人家,就得积极主动点,可别跟平时似的,闷葫芦似的不吭气,那样哪能追着媳妇?听见没?”
周姥爷坐在对面,也跟着点头,手里的旱烟杆在桌角磕了磕:“就是这个理。
你得嘴甜点儿,见了面多夸夸人家,姑娘家都爱听顺耳的话,这样才能娶着媳妇。”
赵一鸣被两位老人说得脸更红了,扒拉着碗里的饭,小声说:“约、约了……后天我去她医院,听个讲座。”
“哎这就对了!”
周姥姥立刻眉开眼笑,“讲座听完了,请人家吃顿饭,多处处才能熟络起来。”
“手里粮票”
顾父在一旁笑着说:“姥爷姥姥都是过来人,说的都是实在话。
一鸣你别怕,大大方方的,那姑娘听着不是那娇气的姑娘。”
赵一鸣点点头,把碗里的菜扒拉干净,心里默默记下大家的话——积极主动,嘴甜一点,后天一定得好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