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我就生活在那个时代鸿祥的新书作文80 > 第361章 大哥分田喜洋洋(第2页)

第361章 大哥分田喜洋洋(第2页)

小曲说:那小岗村那种改革的思想可是了不起,那是在78年,18位农民,硬是商量出一个分地的办法,把生产队的地分了。分了怕出事,还写了一个土地包干保证书。分田到户,不向国家要钱要粮,村干部万一坐牢了,他们给干部是小孩养活到18岁。老曲大哥是辽宁人,他操作一口浓重辽宁口音给大家说。大家都笑。

老孙大哥说,那是真有骨气啊。“骨气,孙大哥,小岗村那78年以前,是年年要饭,生产队每年分的口粮都不够吃啊。”

这时,大舅哥开口了:“这就怪事了,一样的土地,地还是那个地,也没增加,原来在生产队种,交了公粮,剩下分的就不够吃了。你等着后来,他们来割小包干,同样,给国家交那么多公粮,剩下的就够吃了,还吃不了了。老妹夫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我说,咋么回事,这不明摆着的吗?这土地分田到户了,这积极性来了。土地这一年怎么种,种啥,种大豆,种玉米,还是种什么高产?种啥来的钱快。种地的时候,去几个人,是起早去,还是贪黑回来,都是自己说的算了,都是自己支配了,这积极性都发挥出来了。大的咱先不说,就说铲苞米,这一埯有几个苞米苗,在选择留一颗的时候,他一定会很认真的留好。要是在生产队里,大帮哄,那就不一定了。就说我吧,在富锦铲苞米,我也铲过,那都是铲二遍了,苞米苗子都长一二尺高了,炕沿那么高了,铲地怕落后,围绕着那棵苞米苗子,三铲两铲,给苞米苗嘎一下,给刮折了,给自己还吓够呛,怕队长看到了扣工分,就赶紧给那棵苞米苗子撇了,再用锄头抠个坑埋把根给埋上了。哪像现在,这以后,这地是自己的了,这种铲掉苞米苗子的事就不会发生了。我铲地的手把不行,我也不用着急了,我可以放慢点不就行了吗?也不至于把好的苞米苗子铲折了。

孙大哥听我说的,笑了,说,在生产队的时候,我铲地为了速度,也常常把好的庄稼苗铲掉了。

第二天了,俺娘也听说农浓阳生产队黄了,娘说,家军,你大哥那新村,不知道能不能改革呀?那村子还是你建的呢,你大哥在那当村长,你去看看吧,他们要是分田到户,你帮他整整。我听了娘的话,点点头,觉得这事是该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我就动身前往大哥所在的新村。到了村子,我先去大哥家。大哥看到我来,很是高兴,拉着我就进了屋。我把来意跟大哥说了,大哥皱着眉头说:“我也听说农阳生产队分地的事儿了,咱这村还没动静呢。不过大家也都在议论,不知道该咋整。”我安慰大哥说:“这是好事,土地分到户,大家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咱可以先听听村民的想法,再做打算。”大哥觉得有道理,当天下午就召集了村里的干部和一些村民代表开会。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人担心分地后不好管理,有人则盼着能早点分到自己的地好好干一场。我在一旁耐心地给大家解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慢慢地,大家的顾虑少了。

大哥给大家开完会了,我要走了,老高叔,老张叔,老史大哥,老陈三叔,老谢大哥,都拽着我不叫走。老高叔说,家军,你走什么走啊,住一宿。等着晚上咱们再唠唠嗑。老张叔说,这个村是你建的,我们都盼望着你回来,咱这个新村,这两年吃饭是没问题了,就是脱不了贫。今年咱这县土地肯定是分田到户了,到时候,分的时候,你可得来啊。

到了晚上了,老高叔,老张叔,老石大哥都来了,都说,后来,老郝给村里安排那几户净是懒汉。我笑了,说,这回改革了,土地分给个人了,谁再赖就赖吧。

又过了几天,工作组来了,要分地了,大哥派人来找我来了。我急忙赶到村子,工作组的人已经在村头大槐树下摆开了阵势。大哥见我来了,赶忙招手让我过去。工作组的负责人是个年轻人,看起来精明强干,他简单给我介绍了分地的方案,基本是按照人口和劳动力分配。

村民们围在周围,既期待又紧张。分地开始了,大家都认真地听着自己家分到的地块和面积。突然,孙三瘸子喊了起来:“这不公平,我家人口多,劳动力也不少,怎么分的地比张殿贵家少?”人群一下子骚乱起来。我赶紧站出来,和工作组的人一起安抚大家情绪,重新核对数据。经过一番仔细核算,发现是统计时出了点小差错,重新调整后,大家这才满意。随着最后一户分到地,分地工作顺利完成。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仿佛看到了未来丰收的景象,大哥拍着我的肩膀说:“多亏你回来帮忙,这地分好了,大家都有奔头了。”

地分完了,大哥分了八垧地。老高叔说他家分了九垧多一点还行,老陈三说他分地少点,能有六垧。问我咋整,我说你先种着,种好了,得了粮食也能够吃。老陈三叔说,这不是想富吗?

老陈三叔给我说,我想想也没好的办法,我说你等等,国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里有很多细节。地分了,有没有不愿种的,转包的。除了这,再看看呀,咱这抚远各村还都有很多荒原,县里还号召不号召开了。县里要是号召开,还能给很多好政策。

时间又过了一段,都要到清明了,各村都有不准备种地的了,不种,他们就开始卖地了。新村就有几家,要卖。孙老大地分的好,是第一个喊着卖地的,要三百块以垧。老韩家分的地不好,也要卖,说,一垧地谁给二百块钱就卖,说他家在抚远街里找到打工的活了,到哪能挣现钱,在这种地,都是老生荒地,没牛又没犁杖,种地,买种子还没钱。

村里有卖地的了,大哥来了,给我说老孙家要卖地的事,问我怎么办?我说你看,这事叫我说对了吧。一个村,分地了,指定有不愿种的,有想种,种不起的。这就要扭转使用权。你问一下公社允许吗?“我问了,公社领导说,允许,只限于本村。不允许外卖。”

那你就和老高叔,老张叔,商量一下,一家买点,就承包过来呗。大哥说,没钱呀?我听了说,农行信用社不给贷款吗?大哥说,给公社说了,贷款能贷点,贷一千两千不好干啥。

大哥说着,就说人家有抬钱的。抬,一般都是三分利,得有上班的,挣工资的人给担保。大哥说,我笑了,我说,这随着国家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这有出现很多很问题啊。

大哥说,要发展吗?问题是会有,咱慢慢解决。我思索了一下,说,大哥,这样,你先组织村里有能力的人,把那些要卖的地都盘下来。贷款不够,咱们就发动大家凑凑,利息按抬钱的算,大家一起承担风险。至于担保的事,我可以去问问学校的老师,看有没有愿意帮忙的。大哥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个办法。于是,他赶紧去和老高叔、老张叔他们商量。很快,村里有几户人家愿意出资一起把地承包下来。我也在学校里找到了几位老师帮忙担保,从信用社贷了一笔款。

那天我把钱从信用社贷出来了,我捎信,叫大哥和老张叔来了,他们拿着钱可高兴了。大哥喋喋不休地给老张叔说,有地了,有钱了,咱们种地就有法子了。

大哥回到村里了,有了资金,大家干劲十足,开始筹备种地的事。买种子、农具,规划种植方案。看着村民们为了新的生活忙碌起来,我相信,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下,这个小村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迎来真正的丰收和富裕。指定是有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