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幽谈郁野 > 第17章(第1页)

第17章(第1页)

一股异臭。

那东西占据了窗户的一半。

那圆圆的东西连脸都没有,

却邪恶地笑了。在k先生看来,那东西是在对着他笑。

k先生连叫都叫不出来,背对那户人家,头也不回地逃回村公所。

他撒谎说第三家没人在,从此他再也没有去过那户人家了。

结果纪念品剩下了一个。

b说他读着这篇稿子,不知为何涌出一股极为强烈的似曾相识感。那个他应该不会看过的挥舞柴刀的男子容貌历历在目地浮现在脑海。

那是b只见过一次的a的父亲,然后他清楚地想起了他年轻时日的那段体验。不知为何,b确信稿子里所写的人家,就是那块土地的那个家‐‐a的家。

b立刻连络作者,要作家告诉他采访对象的连络方法。作家说原则上不能透露采访对象。这是当然的。这类故事有时候有可能严重侵犯到他人隐私,所以写出来的稿子不能让读者可以从内容看出地点和人物,也必须为资讯提供者保密。

既然不能公开资讯来源,就无从查证是否属实,所以号称「真人真事」的这类故事总是摆脱不了虚假的氛围。不过反过来说,就是因为不知道具假究竟如何,也可以把它当成或许是真的。这种意在言外,虚实难辨的构成,无疑已经成了「实录怪谈」的有效手法。

监修者也对众作者明言,虽然请他们确实采访,但没有必要告知出版社采访来源。监修者甚至指导采访碰壁的作家说,采访的时候明确向情报提供者说明这一点,也是采访技巧之一。可是b明知道这些,仍然死缠烂打地追问。作家误会自己不受信任,也就是b怀疑这篇稿子是捏造的,还甚至扬言说不干了。

据说作家强硬主张,说其他稿子或多或少可能有所润饰或改变设定,但只有这篇〈二楼的窗户〉没有任何夸张或渲染。

这件事……b非常清楚。所以他诚恳地道歉,不再追问。

可是,最后这本怪谈书籍没有出版,因为赶不及在夏天推出。b说他主张这年头流行灵异题材,书店一年四季都陈列着恐怖类型的书籍,跟季节无关,但上头不同意,决定延期一年出版。

可是。即使如此,b……也已经想起来了。

既然想起来了,就会感到在意。一旦在意,就坐立难安,于是b趁着今年的过年假期,靠着当时的记忆,前往拜访a的家。

a的家成了空屋,但还在原处。

村子也是,虽然不到废村的地步,但好像几乎没剩下多少居民了。当然也没有任何人记得a父子。应该是a就读过的小学和国中也已经废校。虽然向村公所查询,但a家没有办理迁出登记,没有一个人知道a父子的下落。b甚至想过要寻递县内每一个市公所,找出〈二楼的窗户〉的资讯提供者,但深思熟虑之后还是作罢了。顾虑到采访的作家信用,这的确是不应该的行为。

可是,b没有放弃。

b在四处寻访的过程中,找到了a就读小学四年级时的级任导师。b激动万分,找上门去问了许多问题,但毕竟都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然而b没有就此罢手,他恳求那位老师,要对方翻箱倒柜找出线索。最后找到的就是刊登在开头的那篇作文〈娃娃的乐器〉。

a当年的级任导师年事已高,记忆也暧昧模糊,但他记得当时a好像拒绝拿回那篇作文。只是即使学生说不要,也不能就这样丢了。

导师暂时收下来保管,结果就这么忘了。

我觉得这真是近乎奇迹的发现。可是即使如此,b还是不满意。

b靠着从老师那里得到的一点线索,一一连络a的同学,试着打听有关a的事。结果b找到了在小学和国中与a交好的朋友‐‐〈神秘的盒子〉的作者。遗憾的是,那个人已经过世了,但他的遗物当中有那本稿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