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铣工组显得有些冷清,大部分工人都支援钳工去参加建线组装工作了,只有马明庆和三名铣工还坚守在岗位上。
只见马明庆熟练地穿梭在两台铣床之间,他先将这台铣床的部件精准地夹好,然后仔细地调整好进刀量,紧接着又迅速跑到另一台铣床前,开始进行工件加工。
他的动作娴熟而流畅,每一个操作都充满了自信和专注。
待两台铣床都实现自动进刀后,马明庆才抽空来到工具箱旁,拿起上次因获得第一名而奖励的茶缸,准备喝口水,稍作休息。
就在这时,他抬眼看见了贾飞龙,赶忙放下手中的茶缸,恭敬地问道:“主任,找我有事吧?”
“对,有事。”
贾飞龙微笑着看着马明庆,“目前车间任务非常繁重,人员和任务安排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希望你能帮我分担一些担子。”
马明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主任,没问题,您尽管吩咐,让我干什么都行。”
“好!从明天起,你协助调度工作。铣工的任务也很艰巨,所以忙完调度后,你还得干半天铣工的活儿。你放心,我会按两倍计算你的工时,这是对你努力工作的认可和回报。”
与马明庆谈完后,贾飞龙又派人把胡守义找了回来。
他告诉胡守义,给他安排了一个助手,也就是马明庆,希望能帮他分摊一下工作压力。
他叮嘱胡守义要认真地指导马明庆,将一部分工作交给他负责,让他尽快熟悉调度工作。
胡守义虽然嘴上应道:“明白。”
但回到办公室准备资料时,他的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这小子工作态度没得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他平时沉默寡言,一个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人,真能胜任调度这份需要沟通协调能力的工作吗?
就在胡守义满心疑虑地琢磨着这件事时,一个徒弟走进了办公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徒弟看到他愁眉不展的样子,便关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得知领导的安排后,徒弟满不在乎地说:“嗨,师傅,领导都决定了,您就别操心了。他要是不行,跟您有啥关系?他干不好,不更显得您有能力嘛!”
徒弟的话虽然有些功利和片面,但也不无道理。
胡守义仔细一想,觉得徒弟说得也对,领导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安排,自己就应该积极配合。
于是,他按照主任的要求,将铣工调度工作安排给了马明庆。
一周后,他又把车工调度工作也交给了马明庆。
一个月后,除了钳工调度工作,其他调度工作基本都由马明庆负责了。
马明庆的工作变得异常忙碌,每天都要给组长开会安排工作。
由于他刚刚接触调度工作,经验不足,一些安排难免存在不合理之处,引起了部分工人的不满和抱怨。
马明庆意识到问题后,本想及时做出调整和改正。
然而,贾飞龙却制止了他,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方向上的大问题,你不说我也会让你改。但一些小错误、小不足,我不建议你马上改。你刚担任调度,大家都在看着你,要是一遇到问题和意见就改,别人会质疑你的能力和权威性。当然,你也要不断学习,在安排工作前要反复研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力争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
贾飞龙的这番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马明庆前行的道路。
他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在之后的工作中,马明庆牢记领导的教诲,不断努力学习,积累经验。
他认真研究每一项工作任务,与各小组组长和工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逐渐优化工作安排。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各项安排越来越合理到位,工序流程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生产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
车间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贾飞龙对马明庆的表现非常满意,便向谢云旺汇报了此事。
他称赞马明庆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建议工厂进一步培养,同时提议提拔胡守义为副主任。
领导表示,干部提拔的事情需要全面考量、统一安排。
喜欢三线情怀请大家收藏:()三线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