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最新章节 > 第212章 准备考试(第1页)

第212章 准备考试(第1页)

又有一位书生年纪尚幼,声音却清脆坚定:“若朝廷真要选贤才而不是熟手写匠,那我们碧泉书院,不能落下!先生,您说吧,该怎么准备,我们照办!”

张栻听着众人的议论,一时间也觉得胸中涌动着一股说不出的情绪。他抬手压下众声,面色带了几分从未有过的认真。

“胡山长言中之意,已不是单让你们去应考。”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是让你们下山、入世,是要你们做这一场变革中的开路人。你们若能中第,靠的不只是文章,更是担当,你们是被寄望能为百姓立策,为朝廷出计的一批人。”

“倘若赵陛下真如胡山长所言,是个精通古今、敢破旧立新之人那这场科举,便不是考试,而是一场筛金拔士的选锋之局。”

“你们如今是书院弟子,若他日能为大宋柱石、为天下百姓谋利,便是我碧泉书院之光。”

“此去科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知行合一、忠义有托。”

他目光平和,却如定锚:“你们要记住,赵皇不是只要会背《孟子》的秀才,他要能安天下的国士。”

讲堂外,竹林微动,山风卷入堂前。

书院之中,那一股按捺已久的气,似乎终于被点燃了。

科场将启,大考将临。

衡山碧泉书院,这一批弟子,已决心下山,奔赴那场,真正为天下所开的战场。

六月初六,朝廷正式下发檄文,定八月初八为文举州试首日,三日初试,一日复试,侧重策论与时务见识;九月初五为武举州试首日,考弓马、阵法、步射、兵书四项,连考五日。

同时,朝廷户部、兵部、礼部三衙连发通牒,明确此次州试将由贡院主考亲临各地统筹,不许挟私、不许代考、不许收礼,一经查实,连坐上报。

消息一出,如惊雷炸响。

江南、蜀中、山东、河南,乃至岭南、闽广之地,无数年轻人涌向各州学署与校场,争抢名额、报名试籍。尤其是武科,那些平日里在镖局、马场、猎寨中摸爬滚打的子弟,听闻破格取士,不看门第,五日连考,简直是满脸红光,热血翻涌。

“只要我马箭合格、兵书写得明白,就有机会中举?!”

“真有这等好事?!爷爷压箱底的五虎断门刀,我今晚就翻出来练!”

“要是中了,听说直接可列军籍,许愿从征,效命沙场”

“韩世忠是江湖子弟都能封侯拜将,凭什么我不行?!”

于是南市城外的校场上,每天都能看到卷着袖子的少年在练弓跑圈,有人赤着上身扎马步、有人背着石块翻山练气、还有人围着一个破旧兵法讲本头碰脑袋,嘴里念念有词:“若敌军骑快,步卒若何应对”

再远些的乡下,牛车进城、货郎说书间,也多了少年策马的身影,个个憋着一口气:“只要中得一次,便是新命!若能随军北伐,哪怕死在金人刀下,那也值了!”

六月初七,午后未时,天光晴朗,临安大报恩寺,梵音不绝,香火袅袅。

一队身披朱红袈裟的僧人缓缓而入,为首一人身形挺拔,眉目庄严,年约五旬,步履稳重如钟,正是来自西北回鹘的大昭寺住持,大隆活佛。

大隆活佛此次亲自率帅僧团来访,引得大报恩寺一众僧众肃然以待。

主持此地多年的慈济法师亲自出迎,见面不过三言,便已彼此拈香合十,互称法侣同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