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靖康耻是怎么回事 > 第32章 归顺(第1页)

第32章 归顺(第1页)

“今天咱给他们米,他们就叫官家;明天谁给得多,他们照样敢把赵字旗扔进湖里当破布。

赵延庆皱眉:“那陛下还给他们官身?”

赵恒抬眼,终于笑了笑,那笑意不深,却透着一股骨子里的笃定。

“人心是会变的。”

“眼下他们不忠,是因为朝廷弱,他们觉得朝廷靠不住。”

“但以后呢?”他轻轻往香炉上一拨,炉灰落地,像是落了一子。

“等咱江防稳定,粮道疏通,两淮有驻军,江南商路一开,那时候朝廷发得出饷、养得起兵,有粮、有盐、有赏——他们还敢乱来?”

“真要哪天他们还不识时务——”他语气一顿,眼神微沉,“那咱也不是没打算过剥官还匪。”

“但如果这帮人将来真成了军中利刃,用得顺手,那咱就留着,养着,放在水上镇一镇那股匪气。”他语气平平地说着,“能打仗的刀,不嫌来历脏。”

赵延庆若有所思:“陛下这叫养蛊?”

“不,是养狗。”赵恒瞥了他一眼,“咱现在手里还没刀,狗也好使。”

他起身走到帐门前,掀开帘子,外头夜风扑面,太湖的波光被月光映出一条银带,远处不知是哪家的渔火还在闪。

他看着那火,淡淡一笑。

“他们现在观望,那是他们的命数。

“但往后只要咱的旗子不倒,米不绝,兵不散——他们迟早会站对地方。”

“人嘛,都是这德行。”

“等朝廷真强大了,白鱼寨不想跟也得跟。”

三日后,东风浩荡,朝廷船队过吴门入秦淮,沿岸百姓闻讯而来。

“官家来了——官家没走,是要定江南的根基!”最早是几个沿江的老汉站在堤头放声喊着。

后来是苏州盐场的工人停下活儿,拎着锄头赶来看热闹;

再后来,是镇江一带的逃兵、散卒、残军从草丛沟壑里冒出来,披着破甲、提着生锈刀,一边走一边打听:“真是赵官家南迁?不是又跑路?”

结果一到岸边,远远就看见官驾前那一面“建康行宫”的大旗。

旗上朱字鲜红,迎风一展如斩铁刀锋。

再一看水军列阵、兵马整肃、锦衣卫站得笔直,百姓看傻了,残军站住了。

这一日,建康城外。

宗泽身披旧甲,站在阅兵台前,一双老眼盯着下方列阵的军士,神情肃穆。

这些兵,有的是他从汴梁带出来的老兵,有的是路上打散的义军,有的是主动归顺的水寇头目、逃兵教头,但此时此刻,全都立得笔挺。

有义军头子拎着刀站在队尾,脸晒得黝黑,脖子上挂着破布绑的“赵”字旗。

“听说陛下是真打算在建康重起炉灶?”

“废话,不然他搬什么都城?你见过谁逃命带文武百官的?”

“要真能把这帮金狗子挡住咱跟也不是不行。”

三日后,建康。

江水东去,古城初春时节,柳烟拂岸,远山如画。可如今,这画上却多了一笔朱红:

大宋皇帝赵恒,驻跸建康。

这一日,城中百姓方知——官家不是逃,是来扛天下的。

亥时未到,城门鼓声大作。随即东华门外,锦衣卫整队而立,四面高台上张起号旗。朱门金瓦下,赵恒一身便服披袍,亲登高台。风吹来,衣袂猎猎。

大司仪高声唱诏,六百军鼓一并擂动,声如雷鸣。

【诏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