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懂什么叫【说好了一辈子,少一年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的分量吗?”
“搞人工智能就搞人工智能,跑到文娱圈掺合什么?”
配图是他珍藏的“活着”手写稿,稿纸边角卷着毛边。
导演陈凯戈抓住机会,紧跟着发博。
“当年胶片转数码有人喊电影已死,现在不照样出好作品?真正的艺术创作者永远不可替代。”
上次江倾丝毫不给面子,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既然如此,他就不客气了。
演员张毅贴出“悬崖之上”的伤痕妆照片发博:“表演是血汗铸就的,ai能仿真伤口溃烂的痛感吗?”
吃瓜群众还没理清头绪,于证的微博突然更新。
“表演是灵魂的共振,ai永远读不懂老舍茶馆地砖缝里的茶渍。”
配图是泛黄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书页间夹着98年“雷雨”的票根。
这条微博瞬间引发连锁反应。
导演乌耳善晒出满是修改痕迹的剧本照片:“改稿32遍的眼神特写镜头,数据算得清吗?”
导演陆钏发文:“搞科技的永远都搞不清什么叫电影艺术。”
张亿谋难得表态:“艺术创作需要人文温度,ai连镜头语言的情感层次都理解不了。”
编剧协会紧急发布联合声明,援引2020年票房数据强调:“观众为【流浪地球】买单的是人类想象力,不是算法排列组合。”
微博认证为“影视美术指导”的大v账号发文嘲讽:“让程序员教张叔平做服装设计?”
值得玩味的是水木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账号忽然转发课件,附上2019年ai生成的山水画的获奖案例。
这些反击很快形成“ai不懂表演”的话题,阅读量以每分钟百万的速度疯涨。
中戏官博晒出建校以来的校友墙,北影上载表演系晨功视频,连横店的群演都自发组织起“真人表演不认输”的打卡活动。
抖音突然爆火的却是个穿外卖服的北漂小哥。
他对着镜头展示结满老茧的手掌。
“我这双手接过3852单外卖,也在136部戏里抬过棺材、挨过巴掌,ai能算出盒饭的温度不?”
这条视频点赞眨眼间突破两百万。
与此同时,京城奇异果总部会议室。
奇异果内核高层全员在列,龚雨亲自主持会议,会议室大屏幕上正在播放江倾的直播画面。
“立即激活ai剧本筛选机制!派人去接洽无问科技,先拿古偶剧试水,找两个新人编剧当幌子”
“龚总,有消息说企鹅的人上个月就已经在为此接触无问科技了。”
秘书小声提醒,会议室顿时炸开锅,七嘴八舌的争论声吵得闹哄哄一片。
“企鹅下手可真够快的!”
龚雨面色阴沉,脑子快速旋转,旋即眼睛猛地一亮。
他突然想到,他们有部剧不正是江倾亲自塞的人?
叫田田什么来着?
水木报告厅现场。
江倾掏出震动的手机,锁屏界面闪过陈嘟灵发来的新消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