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了王员外家的活计,陈返便将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自家的田地和那片新圈起来的“育禽场”上。
王家多给的一个月工钱,加上卖了几只精心挑选的“锦毛鸡”给镇上的悦来楼,换来了一笔不小的进项。
陈返没有犹豫,立刻请了村里几个熟手的泥瓦匠和木匠,在东院墙外那片原本荒着的坡地上,用竹篱和结实的木桩圈起了一大片向阳、通风的空地。
地面平整夯实,搭起了宽敞通风的棚舍,划分了活动区域,还挖了浅浅的水沟供鸭鹅嬉戏。
这便是陈家未来的“金窝”——专门用来培育“锦毛鸡”、“玉羽鸭”和“铁掌鹅”的场地。
图鉴【家鸡】、【家鸭】、【家鹅】的二级知识被陈返运用到了极致。
从雏苗的筛选、饲料的精细配比、饮水清洁、棚舍光照通风,乃至预防常见疫病的土法药浴,他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
苏婉和苏晴虽然身子重,但也力所能及地帮忙照看、准备饲料,三岁的平安则成了小小的“监工”。
最喜欢跟在陈返后面学着给食槽添水添料,看着毛茸茸的小鸡小鸭叽叽喳喳,咯咯首笑。
日子在忙碌而充实的劳作中悄然流逝。
田里的庄稼在【水稻】三级图鉴的规则增益和【耕种】二级知识的加持下,长势喜人,郁郁葱葱,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禽舍里的“半灵禽”们也日渐茁壮,羽毛鲜亮,精神抖擞,普通的鸡鸭鹅与之相比,顿显黯淡无光。
如今陈家的餐桌上,也时常能见到这些美味,长期食用下来,连苏婉和苏晴都觉得孕期的不适减轻了许多,气色红润,平安更是像个小牛犊般结实。
家庭产业趋于稳定,收入来源有了更可靠的保障,陈返心中那份对力量的渴望,便如同春日里复苏的野草,再也抑制不住地疯长起来。
每当夜深人静,看着身边安睡的妻儿,感受着自己体内那远超常人的充沛精力,陈返都无比清晰地认识到。
仅仅依靠这体魄,在真正的危机面前,可能不堪一击。
他需要更系统、更强大的力量!
为了守护这个家,也为了心中那点不甘沉寂的野望。
他开始有意识地打听关于武道的事情。
村里人知道的不多,大多停留在“王员外家护院很能打”、“练武要吃肉”的粗浅层面。
这天,陈返在院中修理农具,邻居王大娘提着一篮子新摘的菜过来串门。
“返哥儿,忙着呢?”
王大娘放下菜篮子,看着东边那片整齐的禽舍,啧啧称赞。
“哎哟,你这圈起来的地方可真够气派的!养的那些鸡鸭,看着就精神!听说镇上酒楼都抢着要?”
“大娘过奖了,混口饭吃。”
陈返笑着请她坐下,递上一碗水。
王大娘坐下,聊了些家长里短,话题自然转到了陈返家即将添丁的喜事上。
“我家那小子,前些日子捎信回来了,说在县城的‘长成武馆’干得还不错,当了个什么哦对,陪练教习!说馆主挺器重他。”
陈返心中猛地一动!
长成武馆!
这不正是他之前隐约听说过的、县城里比较有名气的几家武馆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