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另一种历史 博尔赫斯 > 第324章(第1页)

第324章(第1页)

1个支援旅:包括摩托化侦察中队、工兵营、补给营、运输团、医疗兵等分队。以及纵队指挥部和直属通讯分队。

主力纵队还配属1个坦克营、1个防空营等部队。计官兵4万余人,榴弹炮54门,重迫击炮160门,反坦克炮90门,火箭筒680具,各种车1500余辆。

非主力的轻步兵、山地兵纵队:

约30个,配属炮兵营和若干高射机枪连等,无装甲力量。人数约3-4万之间。

装甲纵队:现有两个,每个3万余人,坦克装甲车338辆,7自行榴弹炮50门,博福斯防空炮48门,迫击炮90门,火箭筒530具,机枪950挺,其它各种车1300辆。这基本是美军装甲师的标准,只是人数多了一倍。

两栖纵队:其组成与陆军纵队相仿,只是每旅有2个步兵营转换为专业的两栖突击营,配备&ot;水牛、水獭&ot;等两栖战斗车辆,及美式&ot;霞飞&ot;坦克等。其实力可列为主力纵队。

华北联军伞兵纵队,保持了泰勒时期的&ot;五群制&ot;编制特色。总体情况不详,只了解伞兵旅的组成:

伞兵旅辖3个伞降步兵营、2个滑翔机步兵突击营、1个炮兵营及1个支援营,主要装备82迫击炮、75反坦克无后座力炮、20四联装高射炮等。

综合分析,华军&ot;纵队&ot;的实力,介于苏联的集团军和普通军之间。

但皮克吴不肯对战争前景作出预测。

咖啡馆里,读者们再次就这篇文字讨论一番,指对挑错,谈今论古。有人嫌介绍不够详细,有人骂他搜集情报不专业。

戴眼镜的小胖子皮克吴本人,时常穿件皮袍,或是换了西装,化名混迹其中,冒充读者,分享乐趣。

(893)

中东铁路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

&ot;两江会战&ot;开始后,在松嫩平原,安达-肇东段进行的围点打援作战,没有花费很大周折。那支已成强弩之末、缺编的第四近卫坦克集团军,被性能升级、并配有钨芯穿甲弹的&ot;麒麟式&ot;在东北平原之夜大肆追歼。

激战72小时,t34消耗殆尽。人员中除阵亡者,3万余人做了俘虏。这样,分兵驰援的列柳申科只剩下西部集群。

在哈尔滨,陷入重围的苏联远东方面军,战意阑珊。后勤不济成了明显的瓶颈。

随着阿城机场被封锁和最后一批航空兵撤离,制空权终于易手。军心日益动摇。缺少御寒手段,缺少冬衣……每天都有私下投降分子。

继续抵抗,在一个属于异族人的城市里,依靠巷战进行坚守,是不足取的。叶廖缅科大将决定突围--他宣称:死也要死在俄罗斯土地上。

对苏军来说,所有容许铁路通行的方向,只有东北方的佳木斯可供选择。这是华军所谓&ot;围三阙一&ot;的开门方向。叶廖缅科命令144、145两个师向两侧方向主动出击,引开包围圈上的敌人。

一直储备在市郊&ot;三棵树&ot;火车站内的两列铁甲列车,驶上了轨道。

12月初某夜,铁甲列车一前一后,中间加上数列兵员伤员列车,喷吐着浓烟,象一头头钢铁巨兽,从三棵树火车站依次向东北方向冲出。

铁甲车机枪向前疯狂扫射,众多炮塔发射着76毫米和122毫米的各型炮弹,使突围场面颇为热烈壮观,也显得奢侈--实际并没有多少敌人阻拦。

这一切没能持续很久。列车团队驶出百余公里,刚过宾县,空中便挂起一连串照明弹。随后两个中队的&ot;契丹风&ot;便把火箭弹成串打在铁甲列车身上。

最终,前方一座铁路小桥被炸断,大火熊熊的前卫铁甲车一头栽进了不太深、却已结冰的河沟里,宣告了这类过时武器的必然命运。

四周的枪炮声越来越近。流弹飞窜,停在铁轨上的列车成为攻击目标,而冲下列车的士兵又缺乏重火力……夜间战斗组织得混乱不堪。

叶廖缅科大将后悔这次突围的盲目了。相比崔可夫的成功摆脱,自己的策划过于粗心和急迫。

天亮时,饥肠辘辘、冻得瑟瑟发抖、正在一个弹坑里呆呆烤火的叶廖缅科,听见了中国士兵的喊声。

大将极为不满地看了一眼对准自己的那种所谓&ot;卡尔迅&ot;冲锋枪,和中国兵头上怪里怪气的军帽,生气地把双手揣进呢子大衣袖管,慢吞吞起身,走路。

(894)

满洲里--海拉尔地域。

得悉&ot;敌人动起来了&ot;--列柳申科的16集团军5万余人向满洲里方向出动,在齐齐哈尔南翼待机的一兵团萧克、万毅、周桓三个纵队10万余人,立即受命尾随追击。

毕竟苏军摩托化程度较高,行动之前又相当保密,所以暂时摆脱了追击,直到海拉尔要塞附近才受到拦阻。

华军把前不久缴获的zis-3苏式76毫米炮也用来参加阻击。这种被称为&ot;急速响&ot;的性能优秀的野战炮,让阻击战士们爱不释手。

对于向西行动的这部分苏军,华北联军事先估计有所不足。林彪觉察到自己的判断失误,临时再次祭起了紧急空运手段:

谭甫仁伞兵阻击旅被连夜运抵陈巴尔虎机场,迅速加强海拉尔阻击线。

华军这次的教训和体会是,具备战场快速反应能力极其重要。

林彪感叹地对江拥辉谈起:当年,史迪威、泰勒将军,全力打造和扩建&ot;纵队级&ot;空降兵--这是一个具有深远眼光和战略真知灼见的举措。--&ot;空运的战壕&ot;!而今战场,正在品尝那时结下的果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