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儿,把这个戴上。
"秦思齐乖乖低下头,让母亲把铜钱挂在他脖子上。县城比秦思齐想象中有活力些,只是乞讨人多点多,行人穿梭如织。但他们无暇闲逛,直奔县衙办理路引。
"姓名?籍贯?去向?所为何事?
"书吏头也不抬问道。
"秦思齐,恩施县白湖村人,去武昌府求学。
"秦茂山代他回答,书吏这才抬头,打量了一下这个瘦小的农家子,嗤笑一声:
"就他?还读书?别是去当学徒的吧?
"
秦大安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从袖中摸出五钱银子,悄悄塞给书吏:
"确实是去求学读书的
"
书吏掂了掂银子,脸色稍霁,慢吞吞地开始写路引。而后又交了五钱的路引费,看着那一两银子就这样没了,心疼得直抽气——这够买多少粮食啊!
"这么贵
"刘氏小声嘀咕,手不自觉地摸了摸装钱的暗袋。
"正常。
"秦茂山低声道,
"去武昌府的路引向来要价高,怕人跑了不回。
"
拿到路引后,他们匆匆赶往长江边的乌家渡。渡口人声鼎沸,扛包的脚夫、叫卖的小贩、等船的旅客,构成了一幅秦思齐从未见过的热闹景象。江面上停着大大小小的船只,有豪华的客船,也有简陋的货船。
"去武昌府的船,最便宜的多少钱?
"秦大安挤到售票处问道。
"普通舱,一人一百文,明日一早开船。
"售票员头也不抬。秦大安咬了咬牙,掏出四百文钱:
"四张,明日的。
"而后让秦思文,秦思武三人赶牛车回去!
当晚,他们住在渡口附近的一家简陋客栈,四个人挤一间房。刘氏睡床铺,其余三个男人打地铺,秦思齐想到明天就要坐船去武昌府,又激动得睡不着。
天蒙蒙亮,他们就赶到了码头。那艘去武昌府的客船比秦思齐想象中要大得多,船身漆成深红色,桅杆高耸,帆布在晨风中微微鼓动。
"上船啦上船啦!去武昌府的客船,辰时启航!
"船工高声吆喝着。
秦茂山,秦大安扛着行李,刘氏紧紧拉着秦思齐的手,踏上跳板的那一刻,江水在脚下奔流,泛起浑浊的泡沫,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
普通舱在甲板下层,昏暗拥挤,几十个乘客挤在通铺上,空气中弥漫着汗臭和鱼腥味。他们找到自已的位置——四条窄窄的铺位,连翻身都困难。
"娘,您躺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