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的书法课上,教习让新生们先写几个字看看功底。当秦思齐提笔写下
"天道酬勤
"四个楷书时,教习惊讶得捋断了几根胡须:
"这笔力当真七岁?
"
散学时,夕阳已经西斜。秦思齐抱着发到的厚厚一摞书册往家走,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他。回头一看,是那个圆脸同窗,名叫李文焕。
"秦同窗,你家住何处?怎么不住斋舍?
"李文焕好奇地问。
秦思齐指了指城西方向:
"暂居族叔家中,每日往返。
"
"那多辛苦!
"李文焕瞪大眼睛,
"我爹在府衙当差,要不要帮你问问
"
"不必了。
"秦思齐微笑着摇头,
"行走亦是修行。
"
回到家中,秦茂才已经在书房等他,问他今日入学如何,见秦思齐将今日所学娓娓道来,这位见多识广的商人也不禁感叹:
"周山长亲自授课,这是举人班才有的待遇啊!
"等秦思齐离开后,秦茂才的夫人王氏进来,“老爷!咋们花了几百了两银钱,值不值得!”而后秦茂才道:我们的两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将来要有庇护才行,如今我们投资齐哥儿,将来必定有回报!
晚饭后,刘氏在灯下为儿子缝制新衣。秦思齐伏案温书,忽然抬头问道:
"娘,书院规定蒙学生二十岁前不中秀才就要退学
"
刘氏的手顿了顿,随即笑道:
"我儿七岁就入书院,二十岁前定能中秀才。
"针尖在烛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娘只盼你别太累着自已。
"
窗外,一弯新月悄悄爬上梨树枝头。秦思齐望着母亲映在窗纸上的剪影,暗暗握紧了手中的笔。
当夜,秦茂山和秦大安收拾行装准备明日返乡。秦茂才将二人送到门口,突然塞过一个沉甸甸的包袱:
"这是给村里修祠堂的银子。
"
秦茂山刚要推辞,秦茂才已经转身回屋。月光下,老村长捧着那包银子,久久伫立。
翌日清晨,当秦思齐再次踏上求学之路时,秦茂山一行已经启程返回白湖村。刘氏站在门口,望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又望了望北方故乡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