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我一个老朋友,一直向我托孤:朱女朱女,我若有三长两短,请照顾我骨肉,常春还好,冯季渝一定会有纰漏——中国人有道理,这种话讲多了,马上会应验。”
朱女双目看着窗外,声音渐渐低下去。
这个故事所有的细节终于都归一了。
常春问:“你不打算怀念他一辈子吧?”
朱女唏嘘,“凡事适可而止。”
“抬起头来,四周围看看,像你这般人才,一定不乏异性欣赏。”
“欣赏是一件事,结婚又是另外一件事。”
原来一生之中,只是张家骏向她求过两次婚。
时光在该刹那像是忽然打回头。
朱智良似看到少年的自己蜷缩在旧沙发里,穿校服的青年张家骏探头过来,“哺”一声吸引她注意力。
“朱女,嫁给我,我们结婚去。”
“好哇,”朱智良抛下小说,“马上去。”
如果时光可以倒回,她一定同他结婚。
即使只维持一年半截也算报了对方知遇之恩。
她泪盈于睫。
到家了,常春问:“要不要上来喝杯冰茶?”
“我累得很,想回家一直睡到二○○一年。”
常春羡慕地说:“至少你有睡的自由,讲得难听点,哪怕一眠不起,都可当作大解脱办,不比我们,身为人母,不是贪生怕死,万一有什么闪失,若要孩子吃苦,死不瞑目。”
“言若有憾,心实喜之。”
“我只是陈列事实,由衷之言,勿当戏语。”
朱女问:“你没好好睡一觉已经多久?”
“十年。”
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子女不听话,父母要那么生气。
朱女却说:“可是我羡慕你,世界无人那样需要我。”
“朱律师,各人有各人的道路,各人有各人命运。”
琪琪由母亲抱着上楼。
自二点七五公斤那样小的新生儿开始抱,如练举重一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天天被逼苦练,常春浑身肌肉渐渐结实,琪琪此刻已经二十公斤有余,可是母亲抱起来,一点不觉吃力。
皆因亲生。
安康来开门,接过妹妹,嘟哝:“睡实了又这样可怜,活像一只猪,卖掉她也不知道,可是一醒就闹别扭。”
统天下得宠孩儿均如此。
安康说:“爸爸找过你。”
“何事?”
“他说谢谢你。”
“是吗,有何可谢?”
“他说有很多地方要谢你。”
常春抬起头,如果,如果在十年前,安福全懂得说一声谢,也许他俩就可以从一而终,省了日后多少事。
但是他吝啬这一声谢。
一切都是应该的,常春对里对外,双手不停自早做到落夜,身兼数职,劳心劳力,对他来说,均是一个哈欠,“啊,是吗,为何你牢骚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