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军终于想起要进攻时,等待他们的是居高临下的猛烈火力。
冲锋再次变成屠杀。土军士兵在熟悉的山地上顽强抵抗,用步枪和手榴弹将协约国军死死摁在滩头附近。
【9月:僵局再现。】
加里波利,又变成了另一个西线。
战壕纵横,尸体遍地,疾病蔓延,双方隔着狭窄的无人地带互相消耗,谁也奈何不了谁。
血腥的僵持,看不到尽头。
【10月:指挥官更迭。】
但换帅改变不了地狱。
画面切换,时间进入初冬。
寒风呼啸着刮过光秃秃的山脊。
战壕里,士兵们蜷缩着,裹着单薄的军毯,冻得瑟瑟发抖。
画面特写:一个士兵的脚冻得发黑坏死,军医无奈摇头。
另一个哨兵在岗位上僵硬不动,像一尊冰雕,脸上结着霜。
超16,000人冻伤,有人冻死。
加里波利的冬天,比土耳其人的子弹更无情。
【11月23日:撤退令下。】
终于,一张冷峻的面孔出现在天幕——英国陆军大臣基钦纳。
他亲临地狱般的战场视察。
镜头扫过他紧锁的眉头,扫过遍地冻饿伤残的士兵,扫过毫无希望的战局。
【基钦纳下令:按阶段撤退。】
【撤退行动:12月9日-次年1月9日。】
天幕的画面节奏突然变得诡异而高效。
黑夜中,士兵们悄无声息地撤离战壕。
他们设置精巧的延时装置,让空枪定时射击。
留下空罐头盒、破靴子制造假象。
运输船像幽灵般靠岸又离开。
而土军阵地上,炮弹还在呼啸着砸向那些早己空无一人的协约国战壕,炸起漫天泥土。
天幕适时地打出一行字:
【《福斯报》盛赞:前所未有的杰作!成功撤出9万兵力。】
伦敦,白金汉宫宽阔的露台。
虽然6月26日正是夏天,但那里的人们却感觉到同样凛冽的寒风,但这里没有冻死的士兵,只有衣冠楚楚的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