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只有致力发展商业,缔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商业帝国,将来还会象今日这样的窘境?&rdo;谢垩下意识地从怀里摸索着,意念力迟迟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怀里早已空空。
赵构大为意动,毕竟谢垩为自己勾画的商业帝国的蓝图还是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有钱就可以购买一切,这远远比空有大片贫瘠的土地更有现实意义。&ldo;可是&lso;怀庆&rso;只是在北方成为新兴的旗帜,并不足以影响深远,或者根本还不能成大器……&rdo;赵构自语道,突然想起刚才谢垩提到的江南,眼睛一亮,&ldo;你是说,先把商业大计的重心转移到江南?&rdo;
谢垩笑了,与睿智的赵构相处,确实非常轻松。&ldo;正有此意!&rdo;
&ldo;哈哈……&rdo;赵构大笑,&ldo;你小子既然早就有了打算,那就该立刻付诸行动啊,还用得着跟我请示吗?看来,你还真想看着我急成热锅上的蚂蚁,你才满意?&rdo;
谢垩笑道,&ldo;事情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江南之地,多巨商大贾,然而地域观念极强。要在江南轻易立足,谈何容易?&rdo;
&ldo;不是有皇家旗号吗?&rdo;
&ldo;呵呵,皇家旗号对于山高皇帝远的江南,究竟有多少威慑力,谁说得清楚?&rdo;
&ldo;……&rdo;,赵构强言道,&ldo;江南吏治甚是严整,应该不至于吧……&rdo;
&ldo;总不见得有多踏实,方腊之乱平息不久,确是个南下发展的好机会。&rdo;谢垩突然想起一件事情,&ldo;我说九哥,你被册封为康王,你的封地确定了没有?&rdo;
&ldo;还没呢,父皇虽然封了诸子为王,实际管理朝政的只有我和太子两人。我既然在朝中,封地之事却是压了下来,其他几位的封地已经确定。&rdo;
&ldo;江南之大,必有几位皇子在彼吧?&rdo;
&ldo;不错,据我所知,八哥的封地就在江南的徽州。&rdo;
谢垩微微点头,&ldo;依我之见,不如找机会把自己的封地确立下来。一则,可以向太子表明,我们根本无意与他争夺皇位;二来,借机把我们的地盘彻底扎根在江南。进可取天下,退可偏安一隅。&rdo;
谢垩的话一出口,自己却悚然而惊。谢垩根本没有想到,在自己的潜意识中,竟然已经把黄河以北的广大土地自然地划分到了金国的势力范围,难道北宋王朝真的注定会走向灭亡?谢垩暗叹,有赵佶赵桓这样的昏庸暗弱的执政者,实在不能不说,是北宋王朝的悲哀!
赵构完全赞同谢垩的建议,毕竟从他的骨子里,要与自己从小就尊重的大哥正面争夺权力,并不适合这个年仅十七岁的相对还比较单纯的少年。
三日后,议和的结果出来了,金国提出的核心条件是把&ldo;太原&rdo;、&ldo;河间&rdo;、&ldo;中山&rdo;三处重镇割让给金国。赵佶与赵桓对此感到满意,提出了和平友好三年期限。这个三年期限还是有赵佶的用意的,三年的时间,足够自己的儿子赵桓顺利继承皇位,扶植起属于他赵桓自己的势力。同时三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北方一旦恢复生产繁荣,对于之后金国的再次入侵,相对具有较强的物质保障;另外,赵构辖下的禁军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训练成精锐之师。
用三个北方重镇来换取三年的短暂和平,这桩买卖似乎并不吃亏,甚至都让人觉得有金国人放水之嫌。赵佶赵桓爽快地答应议和,并设宴款待金国使节,张邦昌议和有功,竟得了许多赏赐。
谢垩和赵构冷眼旁观,知大势所趋,并不强行阻挠。赵构趁势提出求封江南金陵藩地,并且必要时,愿意交出枢密院的军权,以求赵桓发放禁军俸禄。
赵桓大喜,立刻批准了赵构的请求,把金陵赐给康王。但是由于赵构枢密院的职位是赵佶亲口任命的,赵桓虽然很想掌握那十几万禁军的控制权,毕竟目前还不能驳了赵佶的颜面,相互谦让一番,还是让赵构继续职掌枢密院,并且同意把补给拨给禁军。这段小插曲竟是大大地缓和了赵桓和赵构兄弟之间的关系,张邦昌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第44卷第346节:第三卷倾国第四十四章宋江入京
斜阳古道,十数骑飞扬。这些人组成一个雁形的队伍,严整有素,甚至连马匹的步伐都是一致的。为首一人,一身普通的平民装扮,身材不高,肤色黝黑,腰间挎了一把青锋剑;左首边一人,却是个书生打扮,逍遥巾、青衫、折扇,腰间系着一件两头链子锤;右首边是个白马将军,白袍银甲,得胜钩上挂了一杆亮银枪,身后背了一张画鹊雕弓。
来的正是宋江一行。赵桓召宋江回京一事,在吴用以及卢俊义等人看来,无非是走个过场,许下什么功勋之类的,对于目前整个战局而言,根本就可以忽略。宋江则不然,费尽心机曲折,好不容易才洗脱了强盗山贼的罪名,对于赵桓的召唤,那简直就是欣喜若狂。但是宋江在一众兄弟们面前还得必须展现出沉稳恬淡,甚至还有那骨子里的傲气与矜持。
直到第三拨催行的快马赶到军营之时,宋江就再也坐不住了,便带着吴用和花荣这两个最最亲密的心腹,即刻返京。吴用对这样草率的情况下降临的功名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若不是和宋江交情莫逆,若不是考虑到军中十数万兄弟的出路,吴用宁愿留在军营。然而此时花荣的位置就开始突显出来,因为花荣曾经护送过赵桓,而且赵桓对花荣非常有好感,这一点就足够引起宋江的重视了。宋江留下卢俊义、朱武暂理军中事务,急急忙忙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