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暗中嘱咐朱武,若军中粮草不济,可以定计偷袭金兵的补给线,抢对方的粮草。说起粮草补给问题,若不是前番宋江接济难民,分发了一半粮食的话,都足够十数万大军一年的口粮,即便是现在,要维持四、五个月也不成问题。吴用提出的这个假设,以朱武这等心智之人,如何不明白?梁山军即将面临孤军的境地,朱武作为副军师,若没有这点远见,岂能胜任?而且附近州县中日间显现出来的不合作和漠视的态度,早已经引起了吴用、朱武、公孙胜等人的警惕,朝廷两面三刀、背信弃义的作风实在不能让人完全放心。
而从这一方面,宋江执意回京一事,多少还是让卢俊义等人有些不安。卢俊义亲自点将,命石秀、杨雄、朱仝、雷横四将化装成随从,一路保护宋江。李逵虽是宋江的铁护卫,但是性格卤莽,被宋江留在了军营,并且让神行太保戴宗严加看管。另外,卢俊义偷偷派了一支骑兵,由金枪手徐宁率领潜入太行山,随时支援,以防万一。
一路上并没有出现任何不正常的迹象,宋江顺利抵达汴梁。吴用等人没有资格觐见太子或是上朝,只能暂且住在客栈;吴用觉得不能把太白楼直接暴露,还是留着一手,住在了城东的一家普通的悦来居客栈。还没等宋江有任何安排或者打算,早有人禀报了太子赵桓,赵桓立刻宣宋江入宫。吴用感到有点措手不及,情急之间也没有借口可以推搪,当即让花荣陪宋江去见赵桓,同时唤过石秀杨雄二人,作为亲随,虽然不能入内,但是至少可以有个接应。吴用还叮嘱宋江,沿路尽量减缓速度,能拖延就拖延,自己亲自去找谢垩。
宋江来京的消息,燕青早早地就告诉了谢垩。事已至此,谢垩只得尽力保证宋江的安全,因此宋江一入城,谢垩就收到了消息,马上赶了过来,正好堵着吴用,才知道宋江刚走。谢垩急忙带了吴用,去找赵构。
宋江个人的重要性,虽然如哈迷蚩所料的并没有原先赵桓预计的那么重要,但是如果能彻底让宋江臣服于自己,这对赵桓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喜讯了。但是张邦昌并不打算留下宋江这伙几乎强横到变态的山贼,凭着区区十数万装备普通的乌合之众,居然硬生生阻挡住了兀术三路大军的猛烈攻击,而且几乎没听到有任何惨重的伤亡汇报!这几乎让张邦昌夜不能寐!有这样的一支力量,不论是倒向赵桓、赵构之间的哪一方,对于金国就是一个几乎难以逾越的障碍,对于自己本人,更是实现其野心的绊脚石。
虽然张邦昌接受哈迷蚩的告戒,宋江对于梁山军的控制作用,并不如预计的那么具有决定性,但是不可否认,除掉宋江会给梁山军以沉重的打击。赵桓并不反对张邦昌的想法,至少宋江在赵桓的眼里,不值一哂,如果把宋江轻易干掉,在梁山军中另立领袖的话,应该可以更好地控制。而这一切,宋江全然不知,满心欢喜地进宫,幻想着高官厚禄,封妻荫子。
宋江和花荣一起到了太子东宫,石秀和杨雄两个就在宫外侯着。
值殿太监引着两人入内,因为早在外殿,变有太监唱喏,言宋江并部下花荣入见。赵桓闻是花荣,却是欢喜,便召两人一同进殿。
赵桓喜奢华,像极了他老子赵佶,典型的纨绔主义文人作风,东宫之中无一不是风雅之物,就连是书桌都可能有一条桌腿是拆了前代某某名士所遗之物。时值午后,只见赵桓微微半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摇椅上,右手轻轻地按着太阳穴,似乎在为什么事情而颇为伤脑筋。
&ldo;草民宋江,叩见太子千岁。&rdo;宋江受招安,谢垩为宋江争取到一个枢密院下达的河北宣抚使的虚衔,名义上是正四品的武职,但是除了带兵打仗之外,并无其他实际性的权力。此时宋江口称草民,其意不言而喻。
赵桓心中微哼,好个宋江,我正欲拿你,你却还先居功求赏起来了。赵桓不动声色,&ldo;免礼,平身。&rdo;
赵桓把睁开眼睛,见到花荣,却是客气,&ldo;花将军也来了啊。&rdo;
花荣微笑着站到宋江身侧,答道,&ldo;末将随我家哥哥前来,一同拜谒太子殿下。&rdo;
赵桓吃了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却并不以为忤,乃起身道,&ldo;宋将军弃暗投明,力敌金国大军数十万,功劳不小!孤必当保奏父皇道君皇帝陛下,为将军请功。&rdo;
宋江大喜,拉着花荣一起跪倒,&ldo;多谢太子殿下。&rdo;
赵桓一摆手,&ldo;将军退敌保驾有功,当日孤若非将军派军救援,几落金人虎口。来人,赐宋将军、花将军锦袍一袭,金银各一盘。&rdo;
宋江连声逊谢,竟似感激涕零。
赵桓拉着宋江的手,寒暄了一阵,多有问起军中之事,宋江一一对答如流。赵桓非常满意宋江对自己的恭敬,话锋一转,&ldo;不知宋将军如何受得招安?&rdo;
宋江微微一怔,旋道,&ldo;当日多蒙谢垩谢大学士提点,指引了宋江这条出路,才得以为国效力。&rdo;
赵桓轻&ldo;噢&rdo;了一声,又道,&ldo;不想谢垩如此高瞻远瞩,当真功不可没。将军他日凯旋受封之时,可千万不能忘记谢学士的举荐之恩哦!&rdo;
第44卷第347节:第三卷倾国第四十五章相府大宴
赵桓这话说得极其机巧,言外之意,却是要让宋江选择:举荐之恩和提拔之恩,两者的倾向。而宋江怎知赵桓这是给自己最后的一个生存机会?宋江根本想都没怎么想,答道,&ldo;谢学士对我梁山众兄弟恩重如山,我等怎又会忘记?&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