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左传游记有哪些特色 > 第108章 参阅大仪典 文公第五年(第4页)

第108章 参阅大仪典 文公第五年(第4页)

最后一笔落下时,一阵狂风卷走竹简,看着它飘飘荡荡落向护城河,王嘉突然大笑起来。笑声惊起一群寒鸦,黑压压的翅膀遮蔽了半边天空,而他的身影,渐渐与这苍茫乱世融为一体。

紧接着,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幻和转移…

周襄王三十一年的秋,江汉平原上的稻穗尚未及收割,便被楚军的铁蹄踏作齑粉。楚将成大心与仲归并辔而立,望着六国都城城头飘摇的旌旗,成大心握紧腰间的青铜剑,剑锋映出残阳如血。随着令旗挥落,战鼓如闷雷炸响,楚军的云梯如林般架上城墙,喊杀声惊起芦苇荡中万千白鹭。当楚军攻破宗庙,将六国先祖的牌位付之一炬时,火光里隐约传来巫师最后的诅咒,却被呼啸的北风撕成碎片。

凛冽的寒冬裹挟着漫天飞雪而至,蓼国的城郭在朔风中瑟瑟发抖。楚子燮的军队如黑色的潮水漫过结冰的淠水,城墙上的守卒呵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晶。蓼国国君望着城外绵延数里的楚军营帐,颤抖着将祖传的玉璋投入井中,却终究未能逃过城破国亡的命运。当楚军的战旗插上城楼,蓼国最后的炊烟消散在雪幕里,仿佛从未存在过。

鲁国朝堂之上,臧文仲听闻六与蓼灭亡的噩耗,手中的竹简"啪嗒"坠地。他踉跄着扶住廊柱,望着宗庙方向喃喃道:"皋陶、庭坚,上古圣贤之后,竟落得宗庙隳颓,血食断绝!"苍老的声音里满是悲怆,"若无德行以服众,无仁政以固本,纵使圣贤苗裔,亦难逃覆灭之祸啊!"他的叹息混着风雪,飘向空荡的祭坛,那里的祭品早已蒙尘,无人再行祭祀之礼。

与此同时,在太行山下蜿蜒的驿道上,晋阳处父的马车正辚辚而行。宁嬴背着行囊,脚步匆匆地追随其后,眼中满是崇敬与期待。然而,当行至温山脚下,处父与随从因琐事争执,言辞激烈间竟拔剑相向。宁嬴望着处父涨红的脸和暴起的青筋,心中警铃大作。当夜,他望着帐篷里处父挥斥方遒的身影,辗转难眠。

次日破晓,宁嬴决然转身南归。妻子见他归来,惊愕问道:"为何半途折返?"宁嬴望着北方,神色凝重:"处父为人刚愎自用,行事锋芒毕露。《商书》有云柔能克刚,弱能胜强,可他只知恃强而不知守柔。"他顿了顿,眼中满是忧虑,"天地尚循四时之序,不敢违逆天道,何况人乎?处父华而不实,一味逞强,必招怨恨。我若追随,恐祸事临头!"

而在晋国绛都,噩耗接踵而至。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相继离世,朝堂之上一片缟素。灵堂内,烛火摇曳,晋国君臣望着空荡荡的卿位,心中皆是惶然。这几位股肱之臣的离去,如折去晋国羽翼,未来的霸业之路,不知又将面临多少风雨。寒风呼啸着穿堂而过,吹得灵幡哗哗作响,似在为逝者哀鸣,亦在为晋国的未来叹息。

眼见中原各诸侯国此番动荡和局势突然变化,只见王嘉的内心不由得惊起一阵波涛与涟漪般的触动,随后不久,只见他在长叹几声之余,紧接着便缓缓道出他的评价反思与思考来。

王嘉立于鲁国曲阜的望京台,指尖抚过斑驳的青石栏杆,远处宗庙的飞檐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寒风卷着细雪扑在脸上,他却浑然不觉,眼前交替浮现着楚军铁蹄踏碎江汉平原的惨状、蓼国国君投玉璋时颤抖的手,还有晋阳处父怒目圆睁的面容。喉间涌上一阵腥甜,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的血珠滴落在冰凉的石台上,洇开朵朵红梅。

“皋陶庭坚,明德之后,竟至于此!”他的声音被风撕扯得破碎,带着入骨的悲凉,“臧文仲说得没错,德行不立,便是圣贤苗裔,也不过是俎上鱼肉!”想起楚国祭坛上被焚毁的六国牌位,那些承载着数百年祭祀的灵位,在烈焰中蜷曲成灰,他不禁浑身发颤——这烧的何止是牌位,分明是周礼传承的血脉。

目光转向北方,太行山脉如巨兽横卧,阻断了视线,却断不了他对晋阳处父的思索。“宁嬴说得好啊,”他苦笑一声,拾起块碎石,在地上划出“刚”与“柔”两个大字,“处父恃才傲物,不知屈伸之道,恰似那出鞘的利剑,虽锋芒毕露,却易折于无形。天道尚知四时轮转,人事又怎可逆势而行?”碎石划破掌心,鲜血混着泥土,将字迹染得模糊。

忽闻远处传来编钟之声,苍凉悲怆,正是为晋国故去的卿大夫们奏的丧曲。王嘉望着天际翻滚的乌云,恍惚间看见绛都灵堂内摇曳的烛火,看见晋国君臣脸上惶惑不安的神情。“赵成子、栾贞子。。。”他喃喃念着这些名字,仿佛看见晋国的霸业如空中楼阁,随着股肱之臣的离世而摇摇欲坠,“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晋国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风雪愈发猛烈,王嘉却不愿离去。他跪在冰冷的石台上,对着苍茫天地叩首:“乱世之中,礼崩乐坏,德行不存,恃强凌弱。这般乱象,何时才是尽头?”起身时,他的衣袍已沾满雪水与尘土,却依然挺直脊梁,朝着鲁国宗庙的方向走去。或许,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守住心中的正道,方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抹不被风雪掩埋的印记。

在这之后不久,思虑良久过后,只见王嘉的脑海里,对于这一系列事情,此时此刻顿时便浮现出这一时期乃至后续时代诸子百家与名人大师的着作典籍中的佳句名篇,紧接着便轻声吟诵并细细感悟起这一切来。

王嘉的思绪飘飞,最先想起的,是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这乱世之中,诸侯们舍弃德政,一味凭借武力扩张,楚国灭六国、蓼国,秦军踏破鄀国,看似威风,实则失了民心。没有德行作为根基,即便一时称霸,又怎能长久?就像那无根之木,无水之源,终究会在风雨中轰然倒塌。

他又忆起老子的“柔弱胜刚强”。晋阳处父刚愎自用,不懂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道理,恰似老子口中“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典型。一味逞强,不知收敛锋芒,只能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与之相对,若能如水般,看似柔弱,却能以包容之态,顺势而为,方能在复杂的局势中保全自身,甚至以柔制刚。

韩非的“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也在他脑海中回响。如今各诸侯国秩序混乱,背盟弃信之事频发,正是因为失去了律法的约束。当权力失去制衡,私欲便会无限膨胀,战争与灾祸也就接踵而至。若各国能以法治国,让每个人都在律法的框架内行事,又何至于陷入如今这般混乱的局面?

墨子倡导的“兼爱”“非攻”,在这战火纷飞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诸侯们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肆意发动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若人人都能心怀兼爱,视他国如本国,视他人如己出,又怎会有如此多的杀戮与纷争?“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句箴言,此刻听来,仿若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王嘉长叹一声,这些先哲的智慧,在乱世中熠熠生辉,却被诸侯们弃如敝履。他望向远方,目光坚定,即便身处这礼崩乐坏的时代,他也要坚守心中的正道,传播这些思想,或许,这便是他在这乱世中,能为天下苍生做的一点微薄之事。

后来,又过了没多久…

在这之中,王嘉与许多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并且有了许多自己的感悟。

再到了后来,当他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时,他便将其中重要的信息记录在他先前准备好的小竹简小册子上,之后再细细分析。

然后,他在完成自己手中的书籍整理与分类工作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带着自己的疑惑,前往他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休息以及办公的地方,寻求答疑解惑。

在这之后不久,转眼间便进入了师生问答环节。

踏入左丘明的书斋时,檀香混着竹简特有的清苦气息扑面而来。王嘉见先生正伏案批注《春秋》,雪白的鬓发垂落案头,手中狼毫悬在半空,墨迹将"楚人灭六"四字晕染得愈发浓重。他正要行礼,却见左丘明头也不抬地开口:"可是为臧文仲那句德行不立,民无援助而来?"

王嘉心头一震,膝盖重重磕在青砖上:"夫子明察!学生目睹诸国兴亡,既叹皋陶苗裔宗庙断绝,又惑于乱世究竟何以为治。孔夫子言为政以德,老聃云柔弱胜刚强,韩非倡奉法强国,墨子主兼爱非攻,这些道理煌煌如日月,为何诸侯们却视而不见?"

左丘明放下笔,摸索着起身。他双目虽盲,却如能视物般准确抚上王嘉肩头:"竖子可知,鼎在洛邑,却无人问其轻重?"未等回答,他已转向窗外呼啸的北风,"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眼中只剩土地城池、甲兵钱粮。德行、律法、仁爱,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攻城掠地时随口喊出的幌子。"

"可若无这些,天下何时才能太平?"王嘉急得眼眶发红,"楚国灭蓼,秦人夺鄀,晋国栋梁尽折,难道乱世注定如此?"

"乱世方显大道珍贵。"左丘明摸索着取出一卷新简,指尖抚过刻痕,"当年周公制礼作乐,何尝不是因乱世而兴?如今你见诸侯背弃先哲之言,却不见仍有鲁国坚守宗庙祭祀,有宁嬴洞察处父之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无人传承大道,才是真正的礼崩乐坏。"

王嘉豁然起身,竹简碰撞声清脆作响:"学生愿效仿夫子,将所见所闻着于竹帛!让后世之人知晓,乱世之中,总有人心向光明!"

左丘明苍老的面容终于绽开笑意,摸索着将狼毫塞到他手中:"好!就从今日写起。记住,史书不是死物,是照见人心的镜子。"窗外风雪骤然大作,却吹不熄书斋内新燃起的烛火,王嘉展开竹简,第一笔落下时,墨迹深深渗入竹青,宛如这个时代的一滴血,又似即将破晓的一丝光。

紧接着,他与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在此基础上,他又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感悟。

这一天,很快也就过去了。

接下来,到了鲁文公执政鲁国第六个年头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