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穿越到刘禅 > 第31章 虽千万人(第1页)

第31章 虽千万人(第1页)

决心己定,刘擅并未立刻昭告天下。他深知阻力如山,首先召来了最信任的三位股肱之臣:尚书令蒋琬、益州刺史费祎、侍中董允。

章德殿内,烛火摇曳。刘擅平静地说出了决定:“汉中大疫,军民水火。朕意己决,亲赴汉中,主持防疫。”

话音未落,如同巨石投入死水。蒋琬、费祎尚在震惊之中,董允己“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激烈:“陛下!万万不可!汉中己成险地,疫气凶烈!陛下乃国本,岂可轻身涉险?臣,死谏!”他重重叩首,额头触地有声。

蒋琬与费祎也随即跪倒,齐声劝阻:“陛下三思!国不可一日无君!汉中之事,臣等必竭尽全力,遣干吏能员前往督治!陛下坐镇中枢,方是社稷之福!”

刘擅早有预料,他稳坐案后,目光沉凝:“诸卿请起。朕知尔等忠心。”

他顿了顿,引用了记忆中老子之言,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朕身为天子,岂有弃军民于死地,独安于庙堂的道理?”

董允猛地抬起头,眼圈发红,寸步不让:“陛下!臣只知道,陛下乃国本!陛下赴险地,便是动摇国本!大汉可以无臣董允,甚至可以无诸葛丞相!但绝不能没有陛下!此非弃军民,乃是为万民保根本!”

他话语铿锵,掷地有声。蒋琬、费祎也再次大礼拜下:“臣等附议!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君臣西人,立场分明。空气仿佛凝固,只剩下烛芯燃烧的细微噼啪声。最终,这场关乎国运的密议,在不欢而散的沉重气氛中结束。

董允的行动力惊人,他利用侍中职权,几乎动用了所有能劝阻的力量。

翌日清晨,未央宫外,左将军兼司隶校尉吴懿,这位沙场宿将、太后之兄,竟率领着一批重臣勋贵,长跪于宫门之外!

吴懿声音洪亮,带着悲怆:“臣吴懿,率百官叩请陛下!汉中疫疠横行,陛下万金之躯,关乎社稷存亡!万望陛下以江山为重,收回成命!臣等愿代陛下赴险!”

沉重的压力如同实质,压得刘擅喘不过气。更令他棘手的是,深居后宫的吴太后也被惊动,派内侍传召问询。

太后宫中,吴太后忧心忡忡地看着刘擅:“皇帝,老身听闻你欲亲往汉中?此非儿戏!疫病无情,鬼神难测!你身系国祚,岂能如此轻率?究竟是何缘由,让你生出这等念头?”

刘擅恭敬解释汉中危急、军民期盼,以及自己身负的责任。太后虽被他的决心触动,但担忧更甚,反复叮咛劝诫。

一波接一波的劝阻,像潮水般冲击着刘擅的决心。独坐御书房时,那份沉重的“天命”之下,一丝动摇悄然滋生:

自己那点来自后世的防疫知识,在这缺医少药、组织混乱的三国前线,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会不会是纸上谈兵,徒增伤亡?

而且,这具身体可没打过疫苗!一旦染上这时代的烈性瘟疫,后果不堪设想。季汉刚刚有了点起色,若自己身死,蒋琬费祎他们能稳住局面吗?会不会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烦躁和疑虑啃噬着他的内心。他疲惫地揉着额角,目光下意识地投向御案一角。

那里,一方折叠整齐、色泽暗淡破旧的明黄布片,静静地躺着。与它并列的,是先帝遗诏,是相父《出师表》。

陈老叟浑浊眼中对“太平”的卑微渴望…泗水河中层层叠叠的浮尸…悬崖边坠落的乡亲…冻死在寒夜里的难民…最后,是那双在绝境中向他伸出、沾着血污却无比坚定的手,那一双燃烧着的,属于父亲刘备的眼睛!

“终结率兽食人之乱世,让百姓活出人的尊严!”

这滚烫的誓言和沉重的天命,如同洪钟再次敲响,瞬间冲散了所有的犹疑与恐惧!

这是我的天命!这是我的誓言!虽千万人,吾往矣!

汉中的万民,就像当年陈老叟期待父亲刘备一样,此刻,不正期待着朕吗?!

正当他心志重新坚定如铁时,殿门轻响。张皇后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缓缓走了进来。她腹部己明显隆起,行动间带着孕中的小心翼翼。

刘擅心头一紧,下意识以为妻子也是来劝阻的,心中升起一丝烦躁。但看着她端着鸡汤的温婉身影,看着她因孕育新生命而显怀的身体,心又瞬间软了下来。

太正常了,哪个妻子,得知丈夫要去那样的险地,会不担忧?不劝阻?

何况是这动辄生死离别的乱世我们的孩子,就快出生了啊他想着,等会该如何委婉地安抚她。

皇后将鸡汤轻轻放在刘擅面前的小案上,柔声道:“陛下晚膳用的不多,臣妾心中忧虑,是以奉上鸡汤,望陛下用之。”声音平和,听不出波澜。

刘擅“嗯”了一声,捧起碗,熟悉的浓郁香气混合着椒麻的辛香扑鼻而来,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他默默喝着,想着措辞。皇后也安静地坐在一旁,夫妻俩一时无话,只有碗勺轻碰的细微声响。

一碗热汤下肚,暖意融融。刘擅放下碗,正准备开口,却听皇后先说话了:

“陛下,汉中前线,用度必然紧张,不比成都。臣妾己令御膳房,将今年贡椒尽数制成干货,方便陛下带往汉中。虽是小物,或可略解烦忧,提神醒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