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太妃也吩咐了宫人沏茶过来,“人已老了,喝茶也不像圣祖爷在时那样讲究了,只有些老君眉,解腻却是好的。”
在不熟悉的人跟前,婉襄从来都是沉静的。
裕妃和两位老太妃对话,她几乎都不说话,只是坐在一旁微笑,看起来没有半点个性。
密太妃以为婉襄便是此等性情,反而对她颇多怜爱,时常相让,请婉襄多吃一些。
一旁勤太妃忽而道:“吃了半辈子饽饽了,再吃这花糕,反而也有些不习惯。一年又一年,绿蕙,今年重阳,你们可登高了?”
裕妃回答她:“圆明园中哪有什么高山,不过是登了登园中的高楼而已。臣妾倒是最喜欢天然图画的竹薖楼,周边湖光山色,景致十分怡人。”
“说来果亲王还负责圆明园中官兵侍卫调动,待明年夏日里,真该请太妃们也去圆明园游览一番才是。”
密太妃看起来却兴致缺缺,“人老了,不喜欢到处走动了。也不像年轻时那样怕热,摆一座冰山便觉得正好。”
“那竹薖楼既然风光不错,想必要走许多路,哪里还能走得动呢?”
裕妃出言宽慰她,“太妃娘娘若是当真想要赏景,庄亲王那般孝顺,便是背,也背您上去了,那里用您自己走动呢?”
“说白了还是不想走动,不想去圆明园陪我们这些小辈罢了。太妃娘娘当真是小气。”
这话说得俏皮,活跃了两位太妃年华逝去,子孙又不得常相见的淡淡哀伤。
密太妃便道:“到底还是绿蕙这张嘴,叫人又恨,又哄得人高兴。皇上子嗣稀少,不比圣祖爷,果然你也是有福气的。”
“说来万岁爷虽好,但到底比不上骨肉至亲,总有疏忽的时候。两位王爷都早已开府,在朝堂上身居要职,其实也该将两位太妃接出宫去居住,像圣祖爷的宜妃、荣妃、惠妃她们一样。”
裕妃说完这句话,便微笑着望向婉襄,“谦嫔,你说是不是?”
婉襄还以为裕妃是忘记了,不是所有有子太妃都能和儿孙一起居住的这件事,没想到她今日和她一起到寿康宫来,却是为了这件事。
雍正年间,这两位太妃并没有能够出宫,即便到乾隆年间,也只允许她们岁时伏腊,令节寿辰之时在各自儿子的府邸之中小住一阵子。
哪里是婉襄能左右的。
裕妃将祸水东引,两位太妃都有些掩藏不了殷切,微笑着望着婉襄。
婉襄只当没有听懂裕妃的暗示,“圣祖爷崩逝,也有十来年了。自康熙六十一年起,两位太妃就都住在宁寿宫中,想必习惯了。”
“连夏日里去圆明园小住都不愿出门,更何况要到王爷们的府邸里长住呢?”
这话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婉襄也不忍得。
“况两位王爷都是年富力强之时,正该为国家效力之时,也并没有太多时间居留府邸之中。王爷们都孝顺,若是太妃在王府中,定然要晨昏定省,否则岂不是失了礼数,要为言官攻讦。”
“万岁爷也是考量了这些,因此才没有请两位太妃出宫去居住的。”
做了母亲的女子,总是将儿女放在第一位考虑,两位太妃一听婉襄此言,方才活络的信息也就平息了些许,又让婉襄吃茶,将这件事揭过去不提。
反而是裕妃看起来仍有些不愉,低头喝茶,顺从两位太妃的意思,没有再提。
嘉祥老实得久了,此时就有些坐不住,又嫌弃太妃们的花糕太甜——年纪大了,味觉不太灵敏,因此口味总是较常人更重一些。
密太妃细心,重又让宫人们端了其他的糕点过来给嘉祥挑选,而后让宫人带着她去宁寿宫后的小花园玩耍。
这时候的花园不如乾隆时期华丽,不过也足以让嘉祥这样的小孩子感到新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