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千门36天局 > 第4章 较量(第6页)

第4章 较量(第6页)

”岂有此理!我根本不知此事!李可灼这混蛋,不知是谁引荐的,打乱了我的计划!";

“哦,我明白了,有人着急了,怕福王赶回京,抢了皇位,所以提前弄死了皇帝,而如今福王又没有赶回来。。。。。。";

”你说该什么办?福王还没赶回京,那皇长子自然抢先登位了!";

“机会仍在,我相信郑贵妃没那么傻,她一定会让李选侍赖在干清宫,请封皇太后。干清宫是内官正殿,没腾出来,皇长子就无法登基。只要迁延几日,福王就回来了。”

“这办法比直接除去皇长子高明多了,贵妃那能想出这个高招?”崔文升叹道,

“能,也只有她能!倘若对方作出让步,封李选侍为太后,选侍便可进一步请封郑贵妃为太皇太后,这样,就可一赖再赖,那时福王早回京了!";

崔文升转忧为喜,立即转回慈宁官见过郑贵妃,把王体干的想法说了一遍,并再三强调这是”郑贵妃的想法“。

”此人不愿趟我们这浑水,所以说是我的想法,好,我们成全他,不说是他的点子就是。对这种人得讲义气,否则下一回就不肯帮忙了。“郑贵妃笑道。

”是。“

”你去依计而行,若是行不通,那就只好杀了朱由校!“在李永贞的房中,烛光将老魏的身影,投射在墙上,成了黑糊糊的庞然大物。

“老魏,”李永贞道:“王体干透过崔文升,已经充分掌握住全盘状况,现在你经常伴随皇子身旁,只需办好三件事,这未来的司礼监就非你莫属,整个朝政将一步步全掌握到我们太监手上了!";

”哪三件?";

“一,你得设法通知刘季晦,说明李选侍赖在干清官不走,表面上是为贵妃请封太皇太后,为自己请封太后,其实那是两个女人企图”垂帘听政“、控制政局的大阴谋;二,要再三提醒王安,时刻注意,务必保护皇长子平安无事;三,要告诉锦衣指挥使郭维成,严守城防,并派缇骑游弋四郊,如遇上回京的福王朱常洵,格杀勿论!";

老魏一面听,一面不住地点头,听完道:

”这三件事不难,办不好实在没脸见你了!";

他踏出房门时,觉得自己犹如脱胎换骨一般,他知道整个政局的大气候变化的契机,刚好捏在他手心里,做得顺当的话,未来不仅是“太监治国”的梦想得以实现,更大的图谋,也不再是空想了。

8

天刚蒙蒙亮,十三个顾命大臣就来到了干清官门口,但正殿的大门紧闭,进不去。

这时司礼监王安急急过来,低声道:大行皇帝的遗体便在干清宫正殿。

大家看王安浑身编素,知道泰昌皇帝当真驾崩了!杨涟使出死劲撞门,朱门终于洞开;但八个彪形太监拦在门口,不让群臣进去。

“皇帝召我等前来,今已晏驾,尔曹不让进去,意欲何为?想造反吗?”杨连大骂,他义正辞严,且威风凛凛,太监们不觉为之气夺,灰溜溜地退下。

大臣们的哭灵,可谓极其哀伤,而且真情流露。

这个泰昌帝虽然在封太后、封后的问题上有点糊涂,但在施政方略上则尚称英明。虽然在位仅一个月,但在大量起用先朝被废的正直官僚方面很果断,拨去二百万两内库之银作为边饷,也毫不心疼;迅速撤回遍布全国的矿监、税使、免除先朝百姓拖欠的钱粮也十分干脆。总之,万历帝四十多年来的弊政,泰昌帝在一个月内给革除了,这对百官是何等的鼓舞,给百姓是无比的实惠!“中兴大明”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可是这个开端却立刻演变成结局,这给有志之士是多大的打击!他们能不痛哭流涕吗?

众人哭罢,刘季晦四顾周遭,却不见皇长子朱由校,便问太监:

“皇长子呢?";

宦官们心里有很多话,但没有一句是适宜说出口的,甚至情绪的流露也有诸多犯忌。所以,一律微抬冷漠的脸,一言不发。

”皇长子本当于灵柩前即位,而今不在,是何缘故?“刘季晦又厉声问道。

他的几声怒喊,震醒了群臣的危机意识,皇长子莫非也出了什么事故?泰昌帝猝死的大悲,加上皇长子不见的大恐,竟化成了一种莫名的狂怒。

”谁敢藏匿新天子?";

“藏匿新天子,罪同大逆!";

”必须严加追查!";

“快放出皇长子,否则就是谋反!";

一片不可抑制的怒喊,直震得守灵的宦官脸色如灰。这时,司礼监王安前来相告:皇长子被李选侍藏在东暖阁,她说,不封她为太后,就不放皇长子出阁。

群臣听了又是气愤填膺,王安又道:";诸公稍待,奴才这就去找选侍,晓以利害,或能善罢。“或是群臣的怒吼已经惊动了李选侍,或是王安的说辞动人,李选侍果然放出了皇长子。王安又是拥又是护,迅速将他带到干清宫前。

这时,杨涟已经拖来了帝辇放在地上伺候,刘季晦一见到皇长子,立刻率先迎迓且山呼万岁,亲自前去扶着他的左臂,由英国公张维贤扶他右臂,共掖皇长子升上帝辇。

此刻,暖阁中有人对着皇长子高呼:

”哥儿回来!";

刘季晦惟恐夜长梦多,虽老却先自俯身扛起帝辇的前左杠,尚书周嘉谟也扛起前右杠,几乎同时,张维贤与杨涟也扛起了后两杠。

这时,不久前调派在李选侍身边的胖太监李进忠追上前来,放胆厉声道:

“你们要拉少主何往?主上年少畏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